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体改造?[1/2页]

星战:我的战舰能变形 机械铅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齐一鸣认真地看着孙超,希望他能解释一下现在科学院是个什么情况。
     孙超一脸骄傲地看着齐一鸣说:“科学院这么些年的成果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科技遗产的解析工作,现在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正如孙超说的一样,科学院自从人类踏上逃亡之路,一直都没有闲着。
     几乎所有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都放弃了休眠的权利,在各个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全力解析科技遗产中的技术并将其转化成工业产品。
     特别是大型舰长制造方面,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船体的全3D打印。
     用建造一艘战列舰举例,原本光是建造战列舰的船体就需要半年时间,在实现全3D打印的情况下可以将船体建造时间缩短至半个月。
     这样一来原本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服役的战列舰,从开工到完工仅仅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如果将这种建造手段扩展到旗舰级战舰制造过程中,也可以将时间缩短40%左右。
     这还不是最让齐一鸣感到高兴的,让齐一鸣感到最开心的是,利用3D打印技术后,就可以省略建造巨型船坞的过程。
     也就是说,现在建造战舰或者大型飞船,只需要在太空中搭建一个框架方便安装打印设备,而框架的大小则可以根据船身的大小进行调节。
     更重要的是这种建造办法灵活性很强,只要你有完整的打印设备和足够的材料,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战舰的制造工作。
     其实孙超刚开始解释这项技术的时候,齐一鸣还是有些不太明白。
     毕竟3D打印技术实际上在之间战舰的制造过程中他们已经在使用了,为什么同样是3D打印建造,这次的技术革新却有着质的飞跃?
     孙超笑了笑继续解释说:“之前的打印过程之所以慢是因为仅仅只是制造了一个战舰的外壳,并不包括战舰的内部线路和能源管道,而这次的3D打印技术之所以称作全3D打印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打印过程中已经将这些因素考虑了进去,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你的意识是说,船体完成后工程人员只需要根据图纸安装内部设备即可?”
     “是的,我们甚至不需要进行外部装甲的层的铺设,在打印过程中内外装甲层也会同时完成。”
     齐一鸣这才点了点头:“看样子你们科学院这几百年做了不少事情啊,有空的话多给我说说。”
     孙超依然一脸骄傲地看着齐一鸣:“那是当然……我们现在手中还有很多技术等待成果转化,相信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您会看到更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
     “那你们对那张神经元战舰的设计图纸有什么看法?”
     “战舰的整体设计倒是中规中矩,最关键的是舰船内部的用于传输神经元信号的线路,原本我们以为它的信号传输利用的是无线传输,可是经过我们对图纸的研究,整艘战舰几乎布满了神经元信号传输线。”
     “施工难度很大?”
     “难度大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制造这种传输线的材料我们没办法实现量产,仅仅只能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制造出一些。”
     “你刚刚所说的半年时间是不是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体改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