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虽败,却非庸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匹夫之勇。他现在退走,是为保存实力,图谋再起。”她看向朱明夷,“殿下,他会去哪里?”
朱明夷目光投向南方连绵的秦岭山脉:“关中回不去,北面是穷途末路,西边是戈壁荒漠。他唯一的选择,只有南下,经南阳、襄阳,去湖广。”
秦娜似懂非懂,只是轻声问:“那……他们走了,我们就安全了吗?”
朱明夷笑了笑,揉了揉她的头:“暂时安全了。至少,我们可以安心在关中种种田,练练兵,过几天安稳日子了。”
就在他们说话间,远处的闯军阵列开始骚动。那面巨大的“闯”字帅旗,在犹豫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后,猛地调转方向,朝着南方而去!
撤了!真的撤了!
数万大军,如同退潮的海水,没有发动任何试探性攻击,甚至没有留下任何狠话,就这么沉默着,掉头南下,沿着通往商洛山区的驿道,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城楼上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闯贼跑了!”
“秦王威武!”
“潼关固若金汤!”
守城的将士们兴奋地挥舞着兵器,庆祝着这场不战而胜的“大捷”。侯天禄也咧开大嘴,畅快地笑着。只有朱明夷,脸上的笑容很快敛去,目光依旧凝视着闯军消失的方向,若有所思。
“殿下,闯贼已退,是否要派兵追击?”侯天禄请示道。
“不必了。”朱明夷摆摆手,“穷寇莫追。再说,我们也没那么多骑兵去追击数万步卒。让他们走吧。”
他顿了顿,补充道:“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不可松懈。另外,派精干斥候,远远缀着他们,搞清楚他们具体的去向和动向,随时回报。”
“末将明白!”侯天禄领命而去。
尤清澜走到朱明夷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南方:“殿下是担心他们南下之后……”
“嗯。”朱明夷点头,“李自成不是甘于失败的人。他去湖广,必然是要夺取武昌、汉阳,控制长江中游。那里是鱼米之乡,又是九省通衢,一旦被他站稳脚跟,收拢流亡,打造舟师,下一步,恐怕就是东进南京了。”
他叹了口气:“祸水南引啊。南边那位,怕是要头疼了。”
这当然不是同情弘光朝廷。朱明夷巴不得南明和李自成斗个两败俱伤。他在意的是,李自成这一走,固然解了关中眼前的危机,让他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可以安心整合陕西,推行新政,积蓄力量。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北方虎视眈眈的清军,将再无李自成这个主要的对手和目标。
接下来,满洲人的兵锋,会指向哪里?
是继续追击李自成,饮马长江?还是会调转矛头,指向他这个占据了关中的“新秦王”?
喜欢。
第109章 败军南下难回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