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如今,流民仍在源源不断涌来,以榆林目前的募兵速度,再过一月,拉起七八万堪用之兵,并非难事。”
     他看向朱明夷:“殿下,届时我军总兵力或可达二十万之众。以二十万对付陕西境内残余的五六万贼兵,胜算岂不更大?更何况,那时李自成深陷京畿泥潭,自顾不暇,我等正好趁机席卷关中,一举奠定西北基业。现在动手,时机尚未成熟,徒然将田见秀这支精锐吸引过来,并非明智之举。”
     张云鹗听着几位军方大佬都主张暂缓,心里有些着急,但他也知道军事上的风险,只能补充道:“诸位将军所言甚是。只是……这数十万张嘴每日消耗巨大,安置管理也耗费心力。若要等,还请殿下早做绸缪,拿出章程,否则……”
     大堂内一时安静下来。
     文臣要地盘安置人口,稳定后方。武将要稳妥,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战机。
     都有道理。
     朱明夷手指停止了敲击。他看着地图上延安的位置,又看了看西安的方向。
     李自成去打北京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他等待的机会。但尤世威和王卫钦的谨慎是对的,田见秀那三万老营兵,绝不是吃素的。自己这支“丐版”大军,看起来人多势众,真要硬碰硬,胜负难料。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无限大米”带来的爆兵能力和稳定民心的能力!只要给他时间,他就能滚雪球一样滚出更多的兵,更多的人口。
     贸然出击,万一受挫,不仅会损失宝贵的兵力,更可能动摇刚刚建立起来的民心和军心。这个险,不值得冒。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先把榆林这个根据地彻底巩固好,把军队训练得更扎实一些,把武器装备再提升一个档次,才是王道。
     “诸位之言,本王都听明白了。”朱明夷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决断,“尤老将军、王将军、谢先生所虑极是。我军新成,根基未稳,确实不宜过早与贼军精锐决战。”
     他看向侯天禄:“侯将军求战心切,本王理解,但大战在即,更需隐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侯天禄虽然有些悻悻,但还是抱拳道:“末将遵命。”
     朱明夷目光扫过众人:“本王决定,暂缓南征。当前的重心,一是继续加紧练兵,尤其是铁壁、破军二营,务必尽快形成战力;二是城南工坊,必须全力生产,兵器、甲胄多多益善;三是流民安置,张主事,你要多费心了,先在榆林周边开辟新的安置点,组织流民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待时机成熟,本王自会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家园。”
     他对谢云舟道:“谢先生,制定详细的南征预案,包括粮草转运、情报刺探、后勤保障等,务必做到未雨绸缪。同时,密切关注北京战局,一有消息,立刻呈报。”
    喜欢。
  

第82章 苟住发育待爆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