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章 这篇论文,建议单独发表[1/2页]

都重生了,赚亿点钱怎么了 望灵望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来到公司,关瑶稍作休息便全身心投入到刑法学开卷论文的创作中。
     对于《人工智能刑事责任的边界重构》这个题目,她心中早有一套独特的构思,决定来一场惊艳的降维打击。
     关瑶深知,要让论文脱颖而出,必须有新颖且极具说服力的论据。
     于是,她回想起后世在2025年发生的AI换脸诈骗案。
     开始编!
     在论文中,她详细阐述案件细节:不法分子利用先进的 AI换脸技术,伪装成某知名企业高管,与合作方进行视频会议,骗取对方信任后,成功转走巨额资金。
     她深入分析案件中AI技术的应用方式、犯罪过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从法律层面详细论证该如何认定AI在其中的刑事责任。
     她结合现行刑法条文,探讨AI作为犯罪工具与传统犯罪工具的本质区别,以及在量刑时应如何考量AI技术的特殊性。
     这一虚构案例,在关瑶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真实发生过一般,为她论述人工智能刑事责任边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关瑶还在论文附录中附上了自制的“刑事责任能力光谱图”。
     这张图融入了神经法学理论,而这一理论在当下的学术界尚未广泛应用,她却提前十年将其引入论文。
     她细致地标注出不同刑事责任能力在光谱上的位置,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到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再到无刑事责任能力,每一个区间都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进行解读。
     比如,她提出对于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AI,其刑事责任能力可能处于光谱上一个相对模糊的区域,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为传统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带来了全新视角。
     在文献综述部分,关瑶展现出过人的胆识与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她巧妙地加入了几篇尚未发表的期刊论文标题。
     她深知这些未发表论文的价值,将其纳入自己的论文中,使其瞬间站在了学术前沿。
     她对每一篇论文标题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与人工智能刑事责任边界重构这一主题的相关性,仿佛这些论文已经公开发表,且成为她论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数日的精心雕琢,关瑶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
     她自信地将论文提交上去,等待着教授的审阅。
     几天后,论文批改结果下来了。
     教授在论文上批注:“参考文献第7项《脑机接口时代的罪责认定》查无此文,请说明来源。”
     ……
     收到教授对于参考文献来源的质疑后,关瑶并未感到丝毫慌乱,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学术实力的契机。
     她深知,简单的解释或许难以让教授完全信服,唯有以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来回应,才能彻底打消疑虑,同时展现自己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
     关瑶迅速行动起来,开启了紧张的论文创作之旅。
     她先是广泛查阅各类学术数据库,从前沿的科技研究期刊到权威的法律学术文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脑机接口和罪责认

第43章 这篇论文,建议单独发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