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八章 荀彧[2/2页]

建安天下 李寒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做起身斜靠在窗边,没来由想起了那句话,“人人追忆郭奉孝,何人记得荀令君?”
     那是另一个时空里,关于曹操和荀彧的故事。
     郭奉孝是为郭嘉,而荀令君自然是指荀彧,在后世因郭嘉早亡,人人追忆,设想郭嘉若是活着,必然可助曹操一同天下。
     在赵普那个时代,甚至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论调。”
     而曹操的第一谋士,居中守度十余年,帮助曹操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荀彧,却常常被忽视。
     事实上,郭嘉很牛,是一位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参谋。
     可无论是功绩和才学,都不足以和卧龙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在曹魏一方,真要有什么人可以跟居于武庙十哲的诸葛亮比较一下,那也只能是荀彧。
     只是荀彧之与曹操的关系同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可能是要差的远了。
     后世的学者很多都认为荀彧是大汉最后一个臣子。以及,曹操最后一个合伙人。
     是的,赵普也以为荀彧和曹操的关系,不是所为的君臣或者从属关系,而是“合伙人”。
     荀彧投靠曹操的时间是为汉献帝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在董卓之乱时,颍川郡位居雒阳左近,成为战乱之地,荀彧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袁绍得到冀州后,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所以投靠了曹操。
     事实上,荀彧舍弃袁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因为袁绍其人狼子野心。
     代汉者,当涂高也,在汉末广为流传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袁氏在标榜自己,汝南袁氏的子嗣,无论袁术还是袁绍,皆有代汉自立的心思。
     而荀彧所希望辅佐的是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的能臣,不是袁绍这种志大才疏,对汉献帝多有不恭的军阀。
     曹操在那个时候无疑是最佳选择,他至少在初平二年,仍然是想要匡扶汉室的,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刻,也只有曹操和孙坚是尽了力的。
     所以,荀彧弃袁绍而投曹操的本意,不是因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而是曹操才是符合他心愿的那个人。
     后来曹操确实也听从了荀彧的建议,迎汉献帝刘协回许都,奉天子以令不臣。
     没错,曹操初迎汉献帝时,并非是挟天子而令诸侯,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安给曹操的。按正史,这句话乃是袁绍谋臣沮授,首先跟袁绍的建议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沮授劝说袁绍:“且今州城初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如今朝廷宗庙涂炭至此,没人去扶保天子,体恤百姓。您就去把天子迎到河北来,定都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养士卒去讨伐不听话的,谁能挡啊!
     可惜袁绍没有听从。
    喜欢。
  

第一百二十八章 荀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