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8章 正则辞赋[2/2页]

杀神白起 静默山水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先生为何停止?”白起开口问道。
     屈原默默地摇了摇头,呆愣地看着白起道:“贤弟果然人中豪杰,竟能接上不才歌赋,还问出如此奇思,善,大善!”
     “是吗?”白起忽然有些尴尬,刚才屈原所唱乃是天书七层所言,白起只是觉得与韵律相和才会情不由衷地接着唱出,哪里会知道什么原着是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愣了半秒,屈原忽然慌慌张张扭头起身。
     “笔,我的笔呢!”说着四下寻找,项伯连忙将笔送到了面前,屈原接过毛笔二话不说,拿起一简还未完成的诗歌将白起刚才所唱一一记录下来。
     等到写完,屈原拿着反复观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连称赞道:“太好了,终于补上了。”
     屈原的这一举动把白起和项伯看的目瞪口呆,项伯从来没见过他会如痴如醉到这般地步。
     带着狂喜,屈原又重新念了一遍,哪个字念的稍微不通顺,还急忙挤到白起身边坐下一一请教,俨然一个好学的小学生模样。
     等一切都捋顺了,屈原试着唱起,最后唱完意犹未尽,向白起投来了求教的目光。
     事到如今,他的这根弦是白起挑起的,哪有不管的道理。
     白起只好按照天书所述轻声念叨:“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妖夫曳炫,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随着白起唱起,屈原奋笔疾书,唯恐漏掉一字酿成千古嗟叹。
     “这,这,这……”屈原看着记下来的字句,连说话都变得张口结舌。
     白起所唱每一字每一句都戳到了屈原的心里,仿似将自己想说又没说出口的话都唱了出来,实为千里难觅的知己。
     “这些都是贤弟自己所着?”屈原问出心中最大疑惑,白起憨憨一笑道:“先生抬举小弟了,这些乃是师尊所传。”
     “令尊何人?”屈原急忙问出。
     面对屈原的追问,白起稍一思索便朗声回道:“玄微子鬼谷是也。”
     当初师尊不让报他老人家的名讳,是怕浮了心智,如今白起自认为已经不需要靠他老人家的名讳浪得虚名,干脆如实告知屈原。
     “神人,神人呐!”屈原连连赞叹。
     为何天书里记载有《天问》白起不得而知,只是竟然连屈原自己都不曾察觉是抄袭,这就有点玄乎了。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应了白起所愿得到屈原的青睐,现在觉得火候也差不多了,白起终于开口:“敢问先生对于秦国接下来有何打算?”
     突然谈到国事,有了白起之前很好的铺垫,屈原也不以为意地正色道:“屈某的想法一如既往,唯有联齐抗秦才是。”
     屈原知道这话明显对白起有些不恭,但是他仍坚持己见道:“屈某倒有个建议,贤弟可否一听。”
     “愿闻其详。”
     带着微醺屈原道:“贤弟尽可弃暗投明,与愚兄一道侍楚,你我兄弟齐心,天下可定!”
     得,策反不成却被反策反。
     若是白起真的做了,说出来都成了天大的笑话。
     眼前的屈原果然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想要说动让他转投秦国是不可能的了。
     但幸好直到现在白起都没有亮出自己的底牌,即使被反策反,也能应对自如。
     白起洒然一笑道:“谢先生美意,只是先生世受楚恩,可在下却世受其害,无奈与先生道不同矣。”
     “这……”
     白起一句道不同,倒把屈原说的尴尬不已,在心中悔不该说出策反的话来。
     “先生,时辰不早了,在下也该告辞了。”
     说着白起站起身来,对屈原拱了拱手,屈原急忙跟着站起,他以为白起是为了刚才的话而恼怒,赶紧拉着白起道:“适才是为兄愚钝,贤弟切勿怪罪,为兄这就给贤弟赔罪。”
     说完就要弓着身子给白起鞠躬,被白起一把拦住道:“哪里哪里,先生所言皆是发自肺腑为在下好,小弟岂敢受此大礼,快快免了罢。”
     “既然不是怪罪愚兄,何不坐下来不醉不归。”屈原一脸诚意。
     白起连连摆手:“不了,在下不胜酒力,就不陪先生了,请勿见怪。”
     此刻屈原还惦记着刚才白起还未唱完的句子,十分不舍让白起就这么走掉,坚持挽留道:“贤弟,适才唱词算是帮了愚兄一个大忙,若是不弃,愿以府邸相赠,只为挽留贤弟与吾今夜作伴可好?”
     这是什么话,好像白起很在乎这府邸似的。堂堂八尺男儿,怎能就此卖身?
     “既然先生不弃,小弟便在这里借宿一晚也罢。”……
    喜欢。
  

第208章 正则辞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