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东出[2/2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 凤凰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说什么,当兵的每日操练,却又没敌人过来,自然会有所懈怠。
     对于这种情况,楚歌想了下,决定增加轮换次数,新的人员到一个陌生地方,又是边关,往往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警惕。
     至于今后蒙古人真得抵达大乾,他自然会派其他大将前来镇守。
     从北方回来,时间也进入了深秋。
     这天蔡邕进宫觐见。
     “陛下。”
     楚歌看着老丈人支支吾吾,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禁好奇道:“蔡大人有何难言之隐,但说无妨。”
     听了楚歌这话,蔡邕想了下,终于开口道:“陛下,老臣听说您开春后又将东行,前往明地,可有此事?”
     楚歌点头道:“确有此事,明庭如今名存实亡,清人不得人心,正是我大乾增土扩地的最佳时机,朕不想放过。”
     蔡邕道:“陛下,打仗自有军中将领为陛下分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又何必次次亲征。”
     一听这话,楚歌还以为蔡邕是担心他的安危,不过对方不知道他升级需要亲自杀敌,或者亲临现场,统帅麾下士卒杀敌。
     若是独坐龙椅就能轻松升级,他又怎么会闲着发慌去前线呢。
     一念闪过,楚歌笑道:“蔡大人无须担心朕的安危,朕自有分寸。”
     “陛下,臣不是担心陛下的安危,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陛下做。”蔡邕的否认,倒是让楚歌有点诧异。
     “更重要的事?”楚歌奇怪道,“何事需要朕亲自处理,皇后和朝堂诸公都决定不了吗?”
     “其他人自然决定不了。”蔡邕诺诺道,“陛下,您该有子嗣了。”
     楚歌一愣。
     又听蔡邕继续道:“天家子嗣关乎社稷,天下百姓和朝中大臣期盼已久,望陛下早日诞下龙子。”
     看着蔡邕眼巴巴的眼神,得,楚歌都不想和对方解释了。
     很显然,这不是蔡邕一个人的意思,而是代表朝堂大多数人的意思。
     确实,古代帝王的子嗣是朝臣和百姓很关心的一件事。
     毕竟皇位的交替,下一任皇帝的好坏,可是直接关乎天下兴衰的大事。
     楚歌又不能和所有人解释他长生不老,不急着要孩子。
     况且说了也没用,没有亲眼见证,说了这话,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的。
     甚至那些忠心国事的朝臣更会忧心忡忡,担心他这个皇帝年纪轻轻就想追逐帝王的长生之梦。
     好吧,既然解释不清楚,又懒得解释,那么只能趁着出发前,努力造小人了。
     秋去东来。
     临近年关的时候,蔡琰和貂蝉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两人双双怀孕了。
     这也让楚歌松了口气,原来多次同床,不见两女怀孕,楚歌还担心他数据化后的身体,是不是和项少龙一样,因为穿越的原因无法让女的怀孕呢,这下放心了。
     消息传出后,可谓是举国欢庆。
     加上又是过年时期,各地自然更热闹。
     大家美其名曰,为将来的皇子庆生。
     大乾五年。
     新的一年到来,楚歌陪怀孕的两女呆到三月份,这天终于启程赶往东海。
     不过在出发之前,楚歌去了一趟洛阳书院。
     在这里,他先是和庞统就发电机的问题就行了讨论,又鼓励了诸葛亮继续研究他的电磁学。
     最后,他走的时候,带上了孙策、周瑜、司马懿、徐庶等几个年龄稍微大点的人。
     这些绝世天才,虽然相比原来的历史,经历有所不同。
     可楚歌提供的成长环境倒是更好,为了不让这些人长歪,这次出发前往明地。
     楚歌带着周瑜等人当实习生,让他们亲自参与战略战术的制定,以及感受战场气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代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同义词不过是走出去看看,增加增加见识,大乾有这个条件,楚歌也能保证几人的安危,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对此,被选中的几人可高兴坏了,其他留下的小弟弟们,却是羡慕不已。
     书院里剩下的人,也就沉迷于研发的庞统和沉着冷静的诸葛亮不动声色,继续做着自己的事。
     大明。
     福建,南安。
     四十一岁的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
     天使离开后,刚刚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的郑成功见父亲没有想象中的喜色,反而心思沉重。
     心下不解地问道:“父亲不是一直想封侯拜相,如今心愿达成,为何心事重重,不见喜色。”
     郑芝龙叹气道:“明廷力弱,清人兵锋直指南方,这大明的侯爷,还不知能当得几日呢,更何况,还记得去年我们在海上见到的铁甲舰吗?”
     郑成功起先听到父亲的话,想到如今大明的局势,突然也散去了心中喜意。
     是啊,大明半壁江山被清人占据,若非如此,新帝又如何会册封他们父子呢。
     然后又听父亲说起去年之事,郑成功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
     说起这事,他记忆犹新,当初跟随父亲运送难民渡江南下,不想在长江入海口见到了那样巨大的军舰。
     且那巨舰竟然还是钢铁打造,这样的船只若是撞上己方,不是如同鸡蛋碰石头吗?
     事后,他还和父亲感叹,也不知道是哪方势力拥有如此巨舰,若仗之,必能横行四海。
     想到这里,郑成功心中一动:“父亲,莫非打探到那方势力的情况。”
     郑成功可是知道,父亲事后可是派了好些手下假装难民去南边打探情况的。
     郑芝龙点点头,满脸凝重道:“我儿可知我大明西方为何国?”
     “若是孩儿没记错的话,当是宋国。”郑成功看向父亲。
     郑芝龙点头道:“为父得到消息,宋国在一年半前就被他人窃取,如今宋地的国度为乾国。”
     “乾国?”郑成功连问道,“那钢铁巨舰可是乾国的?”
     “不错。”
     “父亲是担心乾国东来?”
     郑芝龙叹气道:“清人南来,为父还不怕,若形势不对,我族可庇祸台湾,可若乾国东来,我等怕是逃无所逃。”
     一听父亲这话,郑成功也沉默了。
    喜欢。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东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