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 大变局[2/2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 凤凰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体字简单太多。
     以戏志才的能力,很快就掌握了。
     “好一个简体字。”
     饭摊上,戏志才看着年龄不大的小二,熟练地对照墙上报着菜名,再看周边其他人拿着报纸,一边吃饭,一边纵论天下,他不禁对发明了简体字的楚歌多了一些敬佩。
     说起报纸,这也是让戏志才心神复杂的东西。
     区区几张纸,囊括时政、工商、农事、杂谈、地理、天文、还有等等的民间趣事……
     让人惊骇的是,大同军上下对士子在报纸上抨击大同时政不仅不管制,而且还偶有采用之事。
     “世事无奇不有。”
     在之后,戏志才开始巡江游历,他从秭归出发,一路朝成都进发。
     一路上,他看到了大同无处不在的学堂,看到了拥有田产的百姓,自发地挖掘水渠,装备水车。
     看到被收缴了田产的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些天兴建了多少工厂,招了多少工人,制造了多少东西。
     这些世家大族的人并非他想象中被收缴田产后,嫉恨大同军,暗地里串联着使坏。
     反而埋怨大同军占据的地方少,不够他们这些世家瓜分市场。
     “世家大族的产业比重从田产向工厂变迁。”
     对于这种新兴的世家,戏志才还搞不清楚对大同军的统治是好是坏。
     可暂时来说,大同军给世家大族指出了一条明路,转移了彼此间的矛盾,使得双方有余地,不用针锋相对。
     “且此法让大同军商事繁华,百姓日富。”
     在大同治下看到的场景越多,戏志才对楚歌的佩服越甚。
     “楚天行。”
     戏志才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是什么样的人,竟能在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介黄巾小兵,发展到如今地步。
     只是一路行走,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戏志才只能在成都暂时赚取路费。
     他在东市外摆了个摊子,给过路人抄写书信。
     新的一年到来,戏志才想到颍川的郭嘉,当即把所见所闻写好,让驿站的工作人员代为传递。
     刚回到小摊上,他就被报童的声音炸街了。
     “大乾,楚天行竟然建国称帝了?”
     “三院六部制。”
     “大封群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赦天下。”
     亲身经历了乾坤反复,社稷更替,戏志才再也无心赚取路费,他搭上去往关中的商队,直接上路。
     一路上,戏志才想着大同军仓促立国的目的。
     他忧心忡忡,担心大同军占据洛阳后,变得只知享乐而不知上进。
     “楚天行,希望你不要令我失望。”
     直到汉灵帝龙驭宾天的消息传来后,戏志才这才恍然大悟。
     “大乾有能人。”
     戏志才心情复杂,一是发现了大乾可能已经有谋主,二是自己后知不觉,输人一筹。
     “此人擅于心计,无法无天,乃毒士也。”
     这时代,皇帝乃天子,直接对帝王攻心的计谋实属罕见。
     一般人哪怕想到,也不敢对帝王实施,怕引来效忠之人的忌惮。
     “这人是谁?”
     令戏志才好奇的人又增加了一个。
     ——
     正所谓一方欢喜一方忧。
     大年初一,大乾立国。
     下邳明明距离洛阳有万里之遥,可就在这天,刘宏竟然从两个小太监的交谈中,知道了楚歌在洛阳登基为帝的消息。
     本就奄奄一息的刘宏想到楚歌在大汉帝都登基,在他曾经所有的皇宫中登基,他就感到一阵胸闷。
     “陛下。”
     “陛下驾崩了。”
     “你等是如何照看陛下的?”
     张让气急,他不过有事走开一会,刘宏竟然就没气了。
     一众小太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有人小声道:“是黄州、孙吴两人照看陛下的。”
     “黄州、孙吴,人呢?”
     “不见了。”
     张让阴沉着脸,知道事情不简单。
     可这个时候,却是没有时间去追究。
     他第一时间就下令封锁了皇宫。
     “陛下归天的消息必须隐瞒住。”
     等其余十常侍到齐,张让见大部分人惊慌失措,没了主张,定了定心神,恶狠狠地对众人警告道。
     郭胜害怕道:“隐瞒不报,乃欺君大罪,为何如此?”
     张让道:“陛下龙驭归天,我等没了依靠,何进屠夫必杀我等,需先行想好退路。”
     段珪道:“不如先下手为强。”
     其他人连问:“如何行事?”
     段珪道:“就以陛下遗诏要传位陈留王,让何皇后暗招何进回来商议,待其归来,我等伏兵于宫内,一举杀之。”
     众人皆点头同意:“好。”
     商议完,十人拿着伪造的遗诏,其实也不能说伪造,刘宏本就有意传位给幼子刘协,只是走的突然,还未留下口讯。
     因为时有传言,何皇后第一时间就相信了十常侍的诉说。
     “娘娘,我等无根小人,愿意倾力投靠娘娘,望娘娘在大将军前为我等美言,饶小人等一条贱命。”
     何皇后想到自己和哥哥出身卑微,如果没了十常侍辅助,今后不定成为百官的傀儡。
     又见十常侍拿着遗诏前来,是真心相助,且哭得可怜。
     顿时心中一软,安慰道:“你等稍安,我即刻写信给大将军,让其秘密归京,有本公做保,定让你们安享晚年。”
     “谢娘娘。”
     传召之人到了虎牢关。
     何进看过信件,不动声色地揣进怀里。
     他招来众人道:“陛下召我回去有事相询,我走之后,大小事务由袁绍代为处理,尔等小心防备即可,量这时节,反贼也不会出城野战。”
     其他人这时候也没想到刘宏不在了,以为是大乾立国,陛下召大将军回去问责呢。
     众人起身回应:“恭送大将军。”
     这一声恭送,直接把何进给送走了。
     等何进被十常侍诛杀的消息传来后,众人都惊呆了。
     袁绍拔剑怒喝:“一群阉货,安敢如此?”
     袁术眼珠一转,也跟着起身喝道:“十常侍霍乱宫闱,不杀不足以报君恩。”
     “陛下,陛下竟然归天了。”
     相比袁家兄弟关注于何进和十常侍,丁原、刘备、孔融等人却是更关注于刘宏驾崩的事情。
     “汉室多难矣。”
     刘备面色发苦,在这大乾新立的时节,刘宏归天,天下必人心反复。
     看袁绍、袁术、丁原等人就要召集大军开往徐州,曹操连起身阻拦。
     “诸位稍安勿躁,区区十常侍,一队人马即可杀之,如何带大军前行,大同反贼虎视在侧,你等离开,恐其趁机出关攻打虎牢。”
     曹操自然不会说大乾,联军上下可没承认大乾的正统地位。
     袁绍摆手道:“虎牢关天下雄关,有孟德把守,大同反贼顷刻难下,大将军对我恩同再造,不亲自杀阉贼,此恨难消。”
     “州牧大人。”
     曹操好说歹说,劝服了其他人留下。
     看着袁绍、袁术两兄弟丢下一堆事匆匆离去。
     曹操自然知道两人心思不正,如今的新都下邳没有镇守之人。
     以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一旦诛杀十常侍,辅帝登位,必然执掌朝野。
     “协天子令四方,此危难之际,本初,希望你不要误入歧途。”
     “哎,社稷多艰啊。”
     和刘备一样,曹操也知道汉室的大变局,必定导致天下时局大变。
     当今两位皇子年幼,不管是谁登基,都无法压服四方诸侯。
     更别说还有占据半壁江山的大同人时刻虎视汉室江山。
     曹操和刘备的预感很快变成了现实。
     随着大乾立国、刘宏驾崩、十常侍先杀大将军何进,再被袁氏兄弟诛杀、刘辩登基等消息陆续传开后。
     一众潜伏的造反势力,公然站出来搅乱地方了。
    喜欢。
  

第七十三章 大变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