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九章 炼钢[2/2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 凤凰笔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一时间,惊叹声不断
     之后,楚歌又让人把其他三种刀具起出来试验。
     “实验出来了,很明显,搅拌50下的高碳钢比其他两种坚硬且不易折断,是最适合做兵器的材料。”
     楚歌边说边让众人看刀具对砍后的缺口。
     “大人,为何叫高碳钢,与烧制铁石的煤炭有关系吗?”有人不解道。
     “是啊大人,还有为何搅拌次数不同,出来的钢材也不同?”有人跟着问道。
     楚歌笑道:“挖掘出来的铁矿石中含有其他物质,高炉煅烧的时候加入石灰石,就是去除铁石中的杂质。”
     “铁矿石里还有一种物质我称其为碳元素,百分比的概念想必大家都已知晓,这烧制出来的铁含碳量大于2%,就是生铁。”
     “低于0.02%,就是熟铁,两者之间的就是你们所谓的百炼钢。”
     楚歌说完,也不要求众人理解,只让众人把他的话记录下来,当做科研储备。
     就是最后两句话,如果没有他提点,中间的科研路程就还要走上2000年左右。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下面的炼钢活动就简单了,楚歌让他们慢慢试验最佳的炒钢次数。
     试验错了的就用来打造铁锅、菜刀、剪刀等民用工具卖给百姓。
     同时,他让人在铁厂旁边兴建水泥厂。
     “这样一来,矿渣就能利用起来了。”
     报龙镇的铁矿,在后世叫桃花铁矿,已探查到的储量有8700万吨,预计储量有2亿吨。
     在很长时间内,大同军将不再缺铁矿。
     况且,打下益州后,还有个攀子花铁矿等待他开采。
     钢铁、煤矿的出现,让科技进入了第一阶段的爆发。
     接下来的时间,楚歌几乎都呆在报龙镇上,组织科学院的人员攻克其他研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弹簧、玻璃、镜子、水泥、钉子、枪头、箭簇、铠甲……
     每一天几乎都有新的发明出现。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进入十月份。
     白帝城。
     县衙。
     随着鱼复攻克,大同军的行政中心已经搬到了白帝城。
     楚歌吃着烤鱼,问先弘:“码头的渔获卖的怎么样?”
     先弘因为自小受教育,相比起认字才几个月的士卒来说,掌握的知识更全面。
     经过一番培训,主要是简体字培训后,就被楚歌带在身边听用。
     先弘回道:“水军捕捞的渔获人人争抢,新鲜的在后,反倒是腌制的咸鱼一上市场,就被百姓抢光了。”
     楚歌感叹道:“这是百姓还不够富裕啊。”
     听着楚歌的感慨,先弘拱手道:“主公大德,如今百姓家家有余粮,隔三差五还能吃上鱼肉,已是难得之景。”
     楚歌点头:“这么说,秋粮都收上来了?”
     先弘道:“秋粮前几日就已抢收完成。”
     “那就好。”
     楚歌又问道,“征收田赋可出现意外?”
     闻言,先弘笑着答道:“主公调低田赋,又取消了其他苛捐杂税,百姓称谢还来不及,又怎会出意外,各地镇长上报,自秋粮晾晒后,都不用他们催要,百姓就自发前往官仓缴纳田赋了,主公已尽得三县民心。”
     楚歌起身道:“走,今日随我去城外看看。”
    喜欢。
  

第三十九章 炼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