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辞藻优美,而且读起来也赏心悦目。
  他不理解杜荷这个工部尚书,为何还要让下面的官吏写的简单一些。
  如果奏疏写的不用心,辞藻不够华丽,岂不是拉低了他们这些文人的水平?
  只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既然杜荷已经给他下达这样的命令,他就算是捏着鼻子也要去执行。
  长吁短叹一番话,虞昶随后一脸无奈地去告知下属。
  工部大堂。
  当一众工部的署官听到虞昶转达的命令后,他们不仅没有抗拒之心,反而欢呼雀跃起来。
  “杜尚书英明!”
  “奏疏就应该简洁明了,不必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去想辞藻!”
  “有了杜尚书的这个命令,我们以后写奏疏也能轻松不少啊!”
  “没想到杜尚书上任不久,就给我们解决了这个一个大事,下官先前心里还担心杜尚书徒有其表。”
  看到一众下属和自己料想中完全不一样的反应后,虞昶的脸色变得愕然起来。
  他原以为这帮下属会提出质疑和抗议,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虞昶在心里叹气道:“看来本官跟下面的署官,还是了解的不够啊!”
  年轻的杜荷能当上工部尚书,还真不是命好和运气好那么简单,而是真有几把刷子。
  ...
  另一边,杜荷也去到了侯君集的办公房。
  侯君集听到杜荷禀报的事情以后,他原本轻松愉悦的心情,也瞬间变得紧绷起来。
  他握着杜荷上呈的简短奏疏,双手竟然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起来。
  沉默了片刻后。
  侯君集调侃着说道:“杜荷,你怎么会想到给服徭役的百姓工钱?”
  “难不成你是上天派来的圣人,要为天下百姓请命不成?”
  自古以来免费服徭役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别说给百姓发工钱和包膳食,百姓甚至还要自己带干粮和工具。
  维持了千百年的制度,已经深深地融到每一个汉人的血液里,属于根深蒂固的事情。
  而杜荷这小子放着好好的纨绔子弟不当,现在竟然想着去打破这一规则,真是没事给自己找事。
  听到侯君集的话,杜荷把手中热腾腾的茶汤放下,随后脸色认真回道。
  “侯伯伯,我哪敢让朝廷给所有服徭役的百姓工钱啊!”
  “如果只是巡查街道和看守库房等轻松的徭役,朝廷不包膳食和不给工钱倒也说得过去。”
  “可对于治理无棣沟这样的大工程,属于很重的徭役,哪一次不是出现累死百姓的情况?”
  “给百姓一点工钱和为他们提供膳食,这也能避免引发民怨。”
  紧接着杜荷把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征发200万劳役,以及修筑西苑和离宫,征发百万劳役说了出来。
  并分析了繁重的徭役制度,导致大规模的百姓起义。
  侯君集看到杜荷列举的例子过于胆大,吓得他脸色陡然大变。
  他连忙低声叫停道:“停下来,你小子不要命了?”
  贞观十四年(640年),陛下命令阎立德在汝州临汝县营建襄城宫用来避暑,而动用了100多万的劳役。
  按照杜荷的这个说法,陛下岂不是跟隋炀帝一样?

第565章 惊吓的侯君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