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九章 白衣童子[1/2页]

对不起,我想重新做人 辛老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斌312年,大役(非错别字,望理解)已经持续了20年。
     很多温县人,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生,长大,乃至结婚生子。
     温县本有20万口人,因依傍“温水”的得名,是实打实的大县,县中还有叶家这样的书香世家,高门大户,着实繁华。
     时至今日,新县令查拢人口,也只剩下12万口人,百业凋零,民生疲敝,就连叶家也渐渐衰败,整日闭门不出。
     索性温县环山面水,找口吃食不算太难,渐渐的日子也总要过。
     自20年前起,每逢秋冬,就会有大役出现,日子难过的也不止温县人,整个大斌王朝都如同麦子一般,每年都被割一回头。
     没人知道这大役是怎么来的,又是个什么原理。
     今岁秋季雨水多,影响了秋收,地里淋雨抢收稻谷者病倒了一片,眼看又是一场大役将至,新县令急忙下令,彷造云州王刺史发明的“隔役法”,在县东边修一片副郭,甭管是寻常风寒还是役病的,都需将人送去。
     只是学的其形却不得其理,徒徒浪费许多人力,大役却并没有比往年好一分。
     今岁再去800余人。
     一日,温水上游,飘下一竹筏,无竿无橹,顺流而下,筏上一少年郎,白衣无发,面容俊美,不过十五六岁年纪。
     有渔民问:“可是僧人?”
     无发少年郎摇头道:“僧乃佛之畜奴,小生自由自在。”
     渔民又问:“来温县何事?”
     少年郎道:“有大役则有小生,大役过而小生至。”
     渔民道:“家母刚丧,役病未过。”
     少年郎不答,跃至岸边。
     行至县东副郭,乱葬岗处,不顾阻拦而入,面前竖一香炉,盘坐尸堆之上三日不动。
     县令闻言至此询问,少年郎置若罔闻,县令又恐染病,便无人敢管,只吩咐差人时常来看看。
     三日之后,少年郎座下尸堆不翼而飞,只余下三具,而温县下起了鹅毛大雪。
     差人问:“汝可见此处众尸?可是有人盗取?”
     少年郎道:“尸乃役之源,病之床,瘟之母,自当焚之。”
     差人又问:“为何不见烟火?”
     少年郎道:“此役非凡俗之役,自不可用凡火焚之”
     县令闻之大喜,觉少年郎乃高深异士,知晓其不是僧人,携酒肉而犒,被拒,遂献银十锭,乃收。
     少年郎取出针砭,为余下三尸针灸,三尸复起,随少年郎而去。
     “此三尸阴气难消,我自赶之入山,明年温县之役或可轻些。”
     县令闻之再谢,献金十锭。
     少年郎赶尸而去。
     翌年,温县重役,去万人。
     县令病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达将将朗道的笔记本电脑合上,心里五味杂陈。
     温县就是叶家祖地所在,七百年来从未变过,后改名为“温阴县”。
     这段县志,时间点是大斌312年,自己死后15年左右。
     百年瘟役,是九州重大的历史事件,但聚焦于一人、一地、一事的记载并不太多。
     一个是因为年代久远,每逢动荡时节就会损失一大批文书,另一个则是在百年瘟疫后期,九州人已然麻木,不会去记录具体的悲剧,在他们眼里那已经是常态了。
     朗道喝了一口咖啡,说道:“实际上这个白衣无发少年,不止温县有记载,我查阅的所有资料里,周边有

第一百六十九章 白衣童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