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1章 分歧[2/2页]

华影之王 仁无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地位,你要是票房不好也就罢了,票房好了,看的观众排山倒海,说不定就成了批判的靶子。直到多少年后,说起中国电影发展史,许多著作还是对商业片不屑一顾,满篇都是没怎么听说过的文艺片。
      本土商业片没地位,叶云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海龟也吃了好大的鳖,前辈们简直将他的言论当成了异端邪说,好几个人气势汹汹,就要跟叶云战一场,叶云很干脆的遁了,你们就继续守着艺术过活好了,我还是一条道走到黑,毫无追求的拍我的商业片。
      跟本土电影人的第一次交流就这样不欢而散,也正为此,叶云再来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就提出要跟现场观众交流,他才不信观众也那么艺术,这些年电影的爆发,还是因为之前憋的太厉害,观众一时饥不择食,啥电影都看,这才造成文艺市场繁荣的景象,过两年进入90年代,那就才叫个江河日下,多少大牛拍的文艺片都没人看,市场一片凋敝。
      不过观众们的想法也挺有趣,他们显然也认可电影是一门艺术的观点,但在他们心中,艺术性最高的,是美国电影。其思维很简单:美国国力最强,科技最先进,那么电影自然也是最好的。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电影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美国电影都是铜臭的代名词,只有少数影片才堪称艺术,跟欧洲完全没法比。他们也是听了叶云和主持人的话才知道,卧槽美国电影居然不是艺术!其艺术性不但比不上欧洲,甚至跟中国比都有所不如!
      说到中国的电影艺术和理论研究,那可真是世界顶尖水平,也许现在还差点,但到了2000年之后,中影中戏的那些专家教授的水平,在世界上真是响当当的,多少美国同行还要来这里取经,能让美帝如此作为,中国电影人也该值得骄傲了,只是可惜,艺术性高,理论性强,拍出来的片子就是不得广大观众好评,美国电影的艺术性之低那是有目共睹,偏偏攻陷全世界,中国电影的老师,欧洲电影早就被打残了。
      观众听了叶云和主持人的争论,总算对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有了个直观的了解,然后,他们就很干脆的叛变了。
      “我觉得叶导说的没错。”
      一开始扭扭捏捏的刘女士也知道主动开口了,立场鲜明的站在叶云这边:“商业片挺好的,我就很喜欢看爱情片,我爱人喜欢看武侠片,还有警匪片,听刚才二位的话,好像这些都不算艺术片?那我觉得还是不要那么艺术了,美国人民不就是这样吗?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向美国学习,人家那么强大,我们应该谦虚一点。”
      主持人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我说这位你懂什么?没搭理刘女士,对叶云道:“我不赞同美国的做法,那种流水线式制作出来的电影,是没有任何营养的精神垃圾,有一位欧洲名导说的好:那样的电影看多了会变傻,会让我们丧失思考的能力。”
      “首先,我没看到美国人变傻。”叶云一笑:“其次,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思考?”
      “因为电影是艺术!”主持人再次强调。
      “那我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叶云对镜头道:“节目就录到这里结束好了。再见。”
      a
      a

第111章 分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