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章 天下为战难瓦全,旷日祸劫见转机[2/2页]

古来万事东流水 梁道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加之于蓝拿出李元亲赐之金牌,自然是无阻低进入城中。当于蓝进城不久,收到消息的李协等人追兵便赶到,城中一轮箭矢又将他们挡了回去。李协等人因此才放弃了,决定天一亮便发动总攻。
      李元得知于蓝回到京师的消息,匆忙带着几位心腹重臣前往宫门迎接。
      “于爱卿,你终于回来了!”李元见到一身血迹满脸胡渣的于蓝时,心中感动无比,眼泪都要夺眶而出,走近于蓝并捉住于蓝的手说道。
      “微臣救驾来迟,请皇上恕罪。”
      于蓝见李元亲自前来,心中也是感动,忙下跪说道,却被李元拦住。
      “都是朕的罪过,爱卿先随朕进宫再说。”
      (5)
      于蓝随着李元一行回到宫中,李元便马上安排于蓝饮食和洗漱之物。于蓝忙推辞,转而建言李元施恩于随自己突破前来救援的将士,给他们饮食等。李元心领神会,于是下令,将宫中财物赐予守城将士,开放京中全部粮仓,分派给百姓和将士。不过,李元要给于蓝的一样没少。于蓝见此也不好推托,便接受并简单梳洗和梳理一番,整修一下容颜,沐浴后换上新衣,浅尝过赏赐之物后,便赶到李元寝殿。
      “于爱卿,不必心急,待你休息片刻以后再来。”李元见于蓝很快便前来,说道。
      “恕臣直言,叛军明日便倾力发动总攻而来,胜负安危全系于此,微臣不敢多浪费一刻。”
      “好,于爱卿不愧为忠君爱国之栋梁柱石。快快请坐,先听诸位大臣给你说说前几天的事,再来商讨一下明日的作战策略。”
      听完其他大臣的讲述和分析以后,于蓝便说道:
      “皇上,诸位,现在叛军依旧不下百万,京师军民守城者不足三十万,一味固守并不能持久,若直接交战,恐难有胜算。”
      “于侯爷,所言甚是,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先以防守为主,分别派兵突围,命令各地将领及藩王前来勤皇救援,方为上策。”
      “可这突围不是容易之事,今日于侯爷率十万众突围而入,死伤十之七八,若放作他人,恐怕有去无回。”
      “于某,并不畏死,只是怕将全部将士断送了,依旧无法等到援兵的到来。”于蓝并没有往下说,众人也是明白,如果守城之兵消耗殆尽,援兵未到便先被攻破。
      “诸位可有其他对策?”李元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问道。
      “臣有一计,不知可行否。”于蓝说道。
      “爱卿不妨说。”
      “招降。”于蓝直接说道。
      “招降?叛军势大,恐难矣。”水扬清细思片刻说道。
      “的确。”黄用也说道。
      “皇上,诸位也都知道,叛军因其势大,招降不易。若我们声势比他们大,那又如何?”于蓝见此又说道。
      “这,也难。叛军号称百万之众,虽有虚实,有死伤,但绝不下于七八十万。我们只有不到三十万,且多为老弱百姓,实际可战之力不过十万。”水扬清说道。
      “水大人,可知京中有多少人口?”于蓝对水扬清说道。
      “这,不知。”
      “崔大人,身处尚书省,应该知道吧?”
      “我也不知道,不过根据户部提交上来的户籍统计可知,京中人口不下百万。但百姓不可能全部出城作战,实际上能作战的只有不到一半。战事之初,我等已经向皇上提议募兵。”崔文远说道。
      “京师是全国最大的城,户籍上足有百万余,加之各地前来的游民和驻守官员及随从等,足有一百五十余万众。我并不是要他们全部执兵出城作战,我要的只是造势。”于蓝自然也接触到不少户部和吏部的奏本和文案,还有就是民间打听到的消息,说道。
      “造势?”
      “没错,造势。叛军势大,不可与战,不易招降,所以取胜之道须比他们势更大。”
      “如何办?”
      “微臣恳请皇上下令,要求所有大臣将他们的府兵及所有能参战的人全部派去守城,发动全城百姓登上各处城楼摇旗呐喊并对外散布全城军民将要誓死守城的消息,让所有将士尽出集中兵力将包围圈的一面全歼并打开缺口。”
      众人自然还是迷惑不解,因为即使如此也难以扭转局势。于蓝见此继续说道:
      “若能如此,便可成功一半。接着,望皇上可以颁布皇榜,赦免自将军以下所有将官及兵士的罪,除了祸首以外将领等减半罪,免死不株连。若弃暗投明者,无罪者获功,半罪者免罪。”
      “妙!”还不待于蓝说完,众人便知道于蓝的意思和目的了。
      “若砍杀上级而来投诚者,以上级官位赐之。若杀平级或下级者率众来降,官升一级赏千金。”
      “好,此法甚妙!朕还有改一下,凡降者无罪,杀敌而降者封官受赏,率众而来投者官升两级,若取李协等人叛首者首级封侯千户赏万金。”
      (6)
      连夜李元命陈允文等人拟定诏书,颁布皇榜。又令京中文武百官带领府兵家丁守城,并说若有不从者立斩,所以一切办得十分顺利。
      第二天一早,还不待李协等人的人马集结完毕,于蓝便带着百员大将二十余万众,于正西门出,直扑包围圈的守卫及大营。该大营见于蓝等人出城攻进大惊,连忙发信号让附近兵马来援。于蓝也不理会这些,带着人马直接杀进大营,一番厮杀以后继续前进。经过数个时辰的交战,双方投入超过五十万人马。终于于蓝以不到五万人的代价,杀敌近二十万,可谓是血腥残忍之极。
      期间于蓝也不忘让人扔下皇榜,还不断劝说敌军投降等。经过数个时辰的杀戮,双方不仅损失惨重也疲累不堪。于蓝看着李协的又一波援兵到来,便下令撤军回城。当李协等人率军追到城下之时,发现城上守兵不下十万,心想一面不下十万,全城不就是四十万?于是忙止住追击,下令收兵回营,整兵再战。至于其他将领及兵士见此,无不心慌,什么时候京师调来这么多人了?
      虽然于蓝此战大胜,但损伤甚大,恐怕近日无再战之力。于是于蓝又想到了偷袭,但于蓝想不到的是,李协等人居然也有相同的想法。
      自于蓝早上出西门进攻、突破包围圈以来,加之皇榜的消息传遍全军,不少将士心中动摇,但有不少想要起义,不料都被李协等人残杀,才止住了这股动荡。但李协等人不知道的是,通过杀戮去压抑思想和行为无异于筑坝防洪,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李协等人刚稳住了局部,便马上调来所有能调遣的兵马,合计六十余万,分别向天华城九门中的正西门、正东门、正北门和正南面发动攻城。自未时开始直至入夜,从未停息,好在京师上下一心,虽以四十万百姓及官员府兵组成的军队,也使得李协等人的六十万兵马徒劳无功。但既然是倾力攻城,又岂会安然无恙?到夜间统计,李协等人兵马伤亡近十万,京师守城者死者数万,伤者无数,城楼房屋毁坏上千。
      夜间,李协等人大营之中。
      李协等人自然想不到,于蓝回来两天不到便将自己大好形势全部葬送,兵员死伤逃跑近半,心中甚是愤怒。
      “袁曲陌。”
      “属下在。”
      “由你亲自带领百余名武林高手,今晚子时后潜入城中,诛杀李元及一些重要的官员,特别是于蓝。”
      “是!”
      另方面,于蓝自早上发动进攻午间回城后,便开始征集城中所有武林人士,或以重金或以官位诱之,最后经过一番简单的挑选征得百余名好手。于蓝将众人带到一处靠近城墙的院子里,与众人商议,决定子时以后出城偷袭敌方大营。
      不过令双方都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当袁曲陌带着众人好不容易潜入城中,便遇上刚打算出城偷袭的于蓝一众,双方便马上打了起来。此事自然不会轻易结束,双方毕竟人数不少,经过几轮打斗之后便引来无数守兵和巡逻的卫兵注意,随后于蓝亮出名号,使得于蓝等人得到帮助。双方合力之下,不到一个时辰,袁曲陌等人便已伤亡殆尽,最后仅有袁曲陌等几人突围而出,逃出城外。当日的一些“老熟人”上官冷雨、唐铁和康离等,皆被于蓝砍杀于房顶。到了天亮收拾一切,清点发现杀死对方九十余人,仅有不到十人受伤逃窜,而于蓝一方武林人士死伤十余人,但兵员却伤亡达百人。其实,论个人实力,仅有于蓝可算是高手,其他不过一般。而李协方面却不一样,平时多有笼络和收买武林人士,麾下高手不少,当然难以和于蓝比较。今晚一战,双方都是吃亏、损失的,但显然于蓝稍占上风。
      (7)
      得到袁曲陌的回报,李协等人心中甚是惊慌,连夜转移,害怕于蓝等人偷袭。当然于蓝也想着偷袭,但已经算是打草惊蛇,且人员多有受伤,于是决定推迟数天。
      之后几天,李协等人继续组织攻城,逐渐由多点转为重点、单点。每天下来,天华城方面虽有损伤,但依然稳妥。而李协方面却日益不堪,一个月不到,仅剩下不到三十万兵马攻城。后来又经过于蓝带领武林人士的几次夜袭和偶尔的兵马突袭以后,双方彻底扭转了局面。
      天华城守城者尚有二十余万,可跟随于蓝出征可战的兵马将近十万。而李协等人经过无数次的叛逃和起义还能用作攻进的仅有二十万,双方算是势均力敌,陷入了僵持。
      又接着的一个月里,李协等人的兵马进一步离散,剩下不足十万。李元和于蓝当机立断,开始全面反击,李协等人开始撤离、转移。
      春天,本来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但不幸的是,战火尚未终止,这注定是一个血色的春天。冬雪融尽,春风袭面。
      李协等人终于开始全面溃败和转移了,李元下令全国追击、歼灭叛军,至此全国大混战开始。虽然李协等人不复从前,但胜在“灵活多变”,且各地有不少同盟,于蓝等人的追击受阻,而战线和战地不断延伸,实在越来越难以掌控。加之李协等人不可能投降,每次都誓死相战,其他地方的平叛兵马不少也受挫了。
      全国烽火连天,四境百姓逃离,即使李元闭关锁国、封锁内乱的消息,但四方外敌还是收到了消息。甚至南方不曾受到于蓝打击的蛮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往边关派驻数十万大军。一方面打探继续消息,一方面等待时机。
      于蓝一人难以顾及全国多地,虽然其他一些将领,如沈驹、杨靖等,也都是虎将,但早已遭到重创,已经难复从前了。沈驹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最终打败了江城等人并俘虏了江城等将领。沈驹虽然获胜,但自己同样的损失惨重,李元下令让沈驹代陈州将军,负责镇守郭陈两州。至于杨靖,刚开始与李协等人的百万大军交战,加之自身兵马中起了叛乱,自然是大败。好不容易收得十万残兵,经过几轮突破李协等人的包围圈欲要解救李元等人之难,无果后只剩下不到五万,只好打起来“游击”,等待时机。就在李协等人兵马开始大量叛逃以后,杨靖也乘机收聚了不少兵马,终于一口气打破了李协等人的包围圈。其实,李协等人已经开始转移了,所谓包围圈已经形同虚设,杨靖恰好给了他最后一击。之后,于蓝和杨靖合兵十五万众,开始展开了对叛军的追击。其中琐事不一一详说。
      (8)
      于蓝追击所过之处,尽是空舍荒地,很多烟囱已经结满了蛛网。就在这样的时候,于蓝还收的了南方边关的急报,蛮族调兵数十万蠢蠢欲动,真是雪上加霜。
      于是,于蓝又命军中主簿以自己的名义起草并上书,希望李元将恩赦范围拓展至全国及所有人,除叛首不赦,其余皆免罪等。李元与几名大臣商量以后觉得可行,便又颁布新的皇榜并粘贴至全国。这皇榜内容很快便收到成效,到了入秋之时,李协等五位叛王,已有三人被砍杀或俘虏,仅剩下李协和李德两人,还有不到一万的人马。
      见李协等人的势力逐渐消沉,于蓝主要的担心便开始转移到外敌身上,于是于蓝建议李元派遣自己率军巡视四方边塞。李元欣然同意。
      在全国混战开始不久,于蓝倒是遇到一件奇事。一日于蓝行军至一处荒山,居然突然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拦于道中。于蓝知道此人必是武林前辈,于是忙下马,并以礼问候。
      “天下已有百年之久不曾遭受如此浩劫,此难皆因人心不足,欲望之念太多,争夺之心弥重。此剑名为“不争”,不争之争,以争止争。今天老朽便将此剑赠与将军,望将军可尽快平定劫难。”老人拿出一柄浑体银白之色,状如枯枝的细长之剑,说道。
      “谢老先生赠剑,晚辈必定不负所托。”于蓝有种难以拒绝之感,不觉便伸手接下此剑,并说道。
      还不待于蓝说完,老人便又像出现时那般,神秘消失了。
      “看来世间高人还有无数,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缘一见的。”
      于蓝带上这把“不争”以后,继续领兵到各处平叛。
      入秋不久后,一日。
      于蓝所带领的兵马路经一地时,收到一人前来密报,说李协和几千残兵就藏在不远处的平阳山上。收到消息后的于蓝,便立马率军前去。
      (本章完)

第27章 天下为战难瓦全,旷日祸劫见转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