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章 短暂相聚又逢变,整军纵马荡陈州[2/2页]

古来万事东流水 梁道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情去领略这一切,匆匆走过,直接穿街过巷来到刘州府衙。刘州拥有超过五十万的兵马,超过一半驻守在绝尘关、鹏城和塞上城这些边城要塞,有二十万则在首府佩城,其余不足十万分布在其他各地。绝尘关,于蓝是调动不了的,而塞上城有镇守之责不能全部调遣。此次李协谋反兵变恐怕不止陈州一家,于蓝不会掉以轻心,所以必须将能用的都用上,因此须来佩城调兵。虽然于蓝有虎符可以直接入军营调兵,但是稍有品阶的将领都不会留在军营的而是在府衙。且于蓝虽与刘州州牧有不少公文上的往来,但未曾相见,此次到此调兵遣将自然不能不亲自前来拜访。还有就是,根据国法,一州兵马名义上均属州牧统辖的,虽然州将军可以调遣但也需要递交形式上的公文。
      鉴于种种原因,于蓝先来到佩城刘州府衙打算拜见刘州州牧。可是被府衙前的卫兵拦住了去路,并说道:
      “就你还想见我们州牧大人?”
      几名卫兵见于蓝衣着一般,又听到于蓝要拜见州牧,眼中口上皆是不屑。当然,于蓝也算是见惯了世俗官场的不堪和粗鄙了,没有动怒也不想纠缠直接拿出刘州将军的令牌,说道:
      “我是刘州将军于蓝,我要拜见你们州牧大人,快去通传。”
      “啊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将军请,我这就去给你通报。”见于蓝拿出令牌,几人皆是吓得魂飞魄散、冷汗直冒,说道。
      说完,一人直接跑了进府衙。于蓝直接大步流星跟着走进府衙,并不在意其他。才一会,一文官装扮的中年男子带着数名文武官员匆匆走出来。此人便是刘州州牧崔燚,只见其拱手对于蓝说道:
      “不知侯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州牧和州将军品阶相同,在名义上州将军还低一头。若是其他人绝不会如此,但别忘了于蓝除了是刘州将军以外,还是塞上侯,卫国大将军(虚衔中的虚衔,还不如太子太傅管用),自然少不了恭维。
      “崔州牧言重了。”
      “不知侯爷远来,所为何事?”崔燚自然也是听说过于蓝的一些事,但也知道其极少处理军务和关心州政的,否则也不会放权他人,而自己终日或深居或远游,因此问道。
      “确实有事。”毕竟人多口杂,于蓝不好直接说道,眼神示意崔燚并点头说道。
      “既然侯爷有事,那请到后衙书房再说,诸位大人请先回大厅继续议事。”
      “是!”众人难免有所猜测,但都未曾多言,皆是拱手回应,然后退回大厅。
      “侯爷请!”
      “请!”
      于蓝不识路自然不会走在前头,但崔燚也不敢领头,只是从旁带领。
      刘州府衙后衙,一处书房。
      “在下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了。皇上密旨。”进入房间后关上房门,还不待两人安坐,于蓝便开始说道。
      听到这里,崔燚忙下跪。
      “不必,此密旨是给我的,现在只是告诉你。”
      “是。”
      “皇上密旨令我回刘州调兵东进。”
      “东进?不知道何事?”
      “此事可以告诉你,但决不可声张,否则”
      “下官自然明白。”
      “皇上收到密报,陈州将军江城打算率众造反,不日领兵南下,攻入梁州。”于蓝并未提及李协。
      “此事可否准确?”听到这里,崔燚心中也难免一惊,忙问道。
      “已经确认,否则皇上不会令我调兵的。”
      “下官多言了,不知下官能做些什么?”
      “刘州兵马多在佩城和边关,而边关重地不宜调动过多,所以我准备尽起佩城之兵。你只需通知所以将领到军营待命并备好粮草辎重即可。”
      “是,下官一定办妥。”
      “还有,此事决不可外传,至于将领方面,我会亲自说明的。”
      于蓝一一交代后便让崔燚为自己准备一间客房先住下,接着就是等待。期间于蓝也令人给塞上城寄去书信,当然还有家书。主要是让许康、梁信等人调集兵马、准备粮草,也告诉孙雅芳和李珠儿,自己马上又回去了。
      这一等又是数天,毕竟二十万大军,百十名将领,上千车粮草。一切准备妥当以后,于蓝便出现在佩城城外的驻军大营之中。于蓝心想此事暂不适宜告知全部将士,因此只是召集了刘州副将军(一般是一正两副,梁信是于蓝提升的,因此刘州是一正三副)兼总参军王忠和另一位刘州副将军兼佩城将军鲁定邦、刘州行军总都统孙大同、刘州副总都统楚南天、燕北林共五人到中军大营密商大事。
      每个朝代,甚至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的地方武官体制都不尽相同的。以刘州为例,刘州将军总管刘州地方(藩王封地及边关要塞以外)所有军务及所有将士兵马的,副将军分管军务和行政(数量不定,刘州则有三名,分别是王忠、鲁定邦和梁信),刘州行军总都统及两名副都统分管将士调遣及监督和兵马的分配及记录。刘州将军为正一品,刘州副将军为从一品,刘州行军总都统也为从一品(但名义上低副将军一头),刘州副都统为正二品。有时候也设一个中军祭酒(军师),由正三品以上武将直接任命,品阶低相应武将一品,但一般无实权。其他各州(除梁州以为)制度与刘州相仿,只是副将军、副都统的数量不定,一般是一到三名。
      “我就开门见山了,此次我是奉皇上密诏回刘州调兵到陈州平叛的。”于蓝见众人皆已到齐,便直接说道。
      “陈州?”
      “没错,已经收到确实情报,因此皇上才命我立即调兵东进的。”
      “什么时候出发?”
      “王忠、鲁定邦!”于蓝喊道。
      “属下在!”
      “我命你们两人各带佩城大军十万分别开赴刘陈二州交界的易城和梁刘陈三州交界的阳山,到达以后就马上原地安营扎寨,等待我的命令。”于蓝指着大营中的山川地图说道。
      “将军同我们一起去吗?”王忠问道。
      “你们先到约定的地点等我,我还要回塞上城调兵。”
      “属下遵命!”
      “此事就全权交予你二人了,遇事不决,可便宜行事,孙大同、楚南天、燕北林从旁辅助。”倒不是于蓝想给他们这么大的权力,只是担心战事一开,往来交通不便,通信不易。
      “是!”
      既然于蓝已经放权给几人,就放心离开军营回塞上城去。至于王忠等人私下商量了分配之事,各自领军出发,不必多说。
      (7)
      于蓝见事情一切都安排妥当,自然也不急,到第二天一早才慢慢地骑马离开佩城。走得不快不慢,第三天早上才回到塞上城。再次回到这里,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了。
      由于于蓝早已派人送信回去,当于蓝骑马进城时,少不了塞上城的文武官员出城迎接,当然孙雅芳、李珠儿还带着孩子来了。不过,令于蓝意想不到的事,居然还不有不少百姓也来了。于蓝是明令禁止官吏要求百姓迎接官吏等事的,为此于蓝还旁敲侧击多次。想必这次是百姓主动出来迎接的。
      “都回去吧!”见此,于蓝先是用眼神狠狠地“责怪”了孙雅芳和李珠儿一遍,接着对许康、梁信为首的文武官员和一众百姓拱拱手说道。
      “许大人、梁将军,今晚戌时请过府一聚。”
      “遵命!”于蓝给梁信的信写得明明白白,不可外泄,只可与许康一起商量,因此两人也是明白于蓝此意,皆是拱手回到。
      众人散去,只剩下于蓝、孙雅芳、李珠儿及两个孩子。见此,于蓝忍不住说道:
      “你们两个又何必来接我呢?我不是马上就到了吗?你们来也算了,干嘛还带着孩子来?还有那些百姓……”
      于蓝就这样啰嗦了一大片。
      “爹爹,爹爹”还等不到二女回话,两孩子倒是抢先叫喊起来。
      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每次听到两个孩子叫爹,于蓝心中都是激动不已的,早已忘记了前一息说了什么话。
      “乖!”于蓝将两个孩子都抱起,分别吻了他们的脸颊,说道。
      “好,不说了,先回家吧。”于蓝抱着两个孩子先走一步,说道。
      塞上侯府。
      “你说真的?过来给我看看。”回到府中,孙雅芳便将李珠儿怀孕的消息告诉于蓝,于蓝心中顿时激动不已,说道。
      “果然是。”于蓝把李珠儿叫到身边后,伸手为其号脉,果然有喜。
      “大夫说了,快一个月了。”李珠儿说道。
      “那就是上次。”
      “是。”
      “你这次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孙雅芳问道。
      “公务。”
      “那就是说,你又不会久留了?”李珠儿失望地说道。
      “皇命在身,我也是无可奈何。”
      “那你什么时候走?”孙雅芳又问道。
      “快着两天,慢则三天。”因为于蓝已经送信给梁信让他和许康准备好一切,所以不日便可以出发了,说道。
      “好,我去叫厨房给你做点你喜欢吃的菜肴,再好好休息两天。”孙雅芳和李珠儿都是善解人意、明白事理的人,虽然还是不舍,但还是默默接受,孙雅芳说道。
      一家几口一起用过午膳以后,又一起游园、交谈,直到入夜。
      酉时将尽,戌时将到之际,许康和梁信都身穿便装一前一后来到于蓝府前,显然两人是相约而来的,是为了保密。
      而于蓝一家早在申时三刻就一起用过晚膳了,之后于蓝才命人在自己的书房设下酒席以待许康、梁信两人。当许康和梁信来到于府后,便在下人的带领下,到了于蓝的书房。
      “不必多礼,不必客气,请坐!”两人见于蓝自然是要行礼的,不过于蓝匆忙阻止并说道。
      “密函中我并未详说,今晚便是要对两位说明的。”待两人都坐下,于蓝便示意下人们都退下后,说道。
      “不知是何要紧之事?居然要调边关之兵?难道”许康不必多说,梁信能坐到如此高位,一些智慧还是有的,两人看完于蓝的密函,都猜到了一些事情,只是不敢确定,许康却忍不住先问道。
      “就是,难道是塞上王?不对,是庶民李协。”梁信也问道。
      “你们猜得都对。不过现在起兵的是陈州将军江城,至于幕后主谋几乎可以肯定是李协了,但他并未露面。”
      “江城?我认识他,十多年以前我曾在他手下,一同剿过匪。他不像是会谋反的人,而且他也不可能控制整个陈州啊。”梁信说道。
      “他是身不由己的,我打探到他的父母妻儿全在李协手中。还有就是,李协不但收买控制了他,还有他很多的手下,所以他们现在控制了陈州大部分兵马。”
      “难怪要几乎调动我刘州所有能调动的兵马。”
      “不仅是因为陈州几乎倾巢而出,更重要的是,可能还有其他州郡也被李协等人收买或控制住了。”
      “这难道这又是一次九州混战吗?百年前的惨况又有重演了?”许康毕竟是文官,心中还是少不了惊慌,说道。
      “有我在,绝不会让这种事再次发生的。”于蓝说道。
      “将军神武,天下无敌。”梁信说道。
      “这样的话就不要再说了,都全力以赴吧。”
      “是!”
      “兵马粮草都准备好了吗?”
      “能调动的都调动起来了,毕竟这是边关,必须留下一部分守边。至于粮草车马方面已经全部运达城外军营,准备妥当。”许康说道。
      “那就好,后天早上梁信随我出发,许康你管理好这里,不可让百姓慌乱,也不能让敌人有机可乘。”现在于蓝已经和两人结交甚深,私下交谈已不觉脱掉了官场那种浮华。
      “是!”
      “来,喝酒,吃菜!给我说说最近都发生了那些事。”大事已毕,于蓝便举起酒杯说道。
      之后酒席上的事就不必多说了,无非是许康、梁信分别给于蓝讲述在其离开后的一些大事、趣事、琐闻和轶事。结果三人喝酒交谈到午夜,三人都纷纷醉倒。当然,很快于蓝就运功逼出大部分的酒,立马又清醒过来。之后,于蓝便派人分别将两人送回各自的府上。
      (8)
      随后两天于蓝并未踏出府门一步,一直陪着孙雅芳、李珠儿及两个孩子过日子。但于蓝看着窗外的天气顿时担心起来了。早在于蓝完成了安定江湖的任务回到京师已是初冬时节,现在又经过一个多月,天更冷、雪更紧。在军事战略上均不适宜人马调集,更不合适作战。但陈州方面已经蠢蠢欲动,甚至不少地方的兵马已经向梁州方向集结,所以于蓝又不得不出征。一连想了两天,于蓝始终毫无头绪,并未搞清楚为什么李协会选择这样一个最不适合的时机起兵。两天过去了,虽然于蓝心中还是充满疑惑,但还是按时率兵出发。孙雅芳、李珠儿,还有许康等官员皆到城外送别于蓝大军。离别之际,孙雅芳走进于蓝身边,说道:
      “我、珠儿妹妹,还有两个,不三个孩子在家里等你回来。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等待,也习惯了你的东征西讨,为国作战,但我们还是想着有朝一日天下百姓和朝廷都用不上你的那一天。小心,一定要平安回来,我对你还是满怀希望的。”
      “你要对你选的丈夫要有信心。”于蓝自然明白孙雅芳话中的深意,简单回道。
      “嗯。”孙雅芳看着于蓝,点点头。
      孙雅芳说完便退开几步,李珠儿便上前,走到于蓝面前。
      “注意身体,安心养胎,等我回来。”于蓝将李珠儿拥进怀里,说道。
      其实此时于蓝心中充满矛盾,或者说是困惑的。不是因为此次要征讨的是李珠儿的父亲,而是因为命运有时候真的太会捉弄人,相识于无意,结缘于愧疚,相爱于责任,到现在于蓝还弄不清楚自己到底爱与不爱面前这个人。也许人生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个不经意就会走在一起的人,最初不是因为为了相识、为了相知、为了相爱这些目的,只因为多走了一步。如果当初止步或者退后一步,将相忘于江湖,永别于天涯。世间上从来就不存在意料之外,只有不将全部可能性考虑进去罢了。
      “我知道了。速战速决,这天气不适合长时间作战。”在这个郊野的寒风中,李珠儿心中无比温暖,说道。
      李珠儿不仅仅是自幼习武,还多年研读兵书,对于于蓝此次冬日出征,心中不经意便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句提醒,于蓝心觉一言惊醒梦中人。于蓝终于明白了李协的目的或者计划了。李协想要用江城等陈州兵马作为先锋,但他也知道光靠陈州一州之兵马是不可能推翻李元的,所以他不过是为了拖着或说是为了吸引着李元的兵马。因为寒冬腊月双方都不能展开拳脚一战,到时候战事必然胶着,而李元想要尽快解决叛乱又必然继续调兵,甚至将他能调动的全部调动到对付江城陈州兵马前线。到时候,李协的主力部队很可能就乘虚从梁州、甚至京师的后方攻入,直逼皇城。虽然于蓝认识到李协的大计划,但他具体的作战计划却丝毫不知。不过于蓝却没那么担心了,兵来则将挡,到时候再根据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谢谢你。”
      “干嘛谢我?”
      “你替我生儿育女,我当然要谢你。”
      “只是这样?”
      “还谢谢你照看府上,照顾芳儿、还有两个孩子。”
      “那你该去把所有下人谢了一遍。”李珠儿听此装作生气,说道。
      “对不起。好了,时候不早了,我要走了。我最想要你照顾的,是你自己。等我回来。”于蓝吻了李珠儿一下,说道。
      无论是孙雅芳,还是李珠儿都没有留于蓝一步,和其他人等挥手与于蓝道别。于蓝又和许康交代几句后,便骑上马,命令全军前进。于蓝一如既往不回头,带着兵马往东南方向一直前进。当于蓝领着大军起行时,于蓝又分别遣人给李元、王忠和鲁定邦送去信函。内容无非就是说自己已经率军起行,不日将到陈州的消息。
      (9)
      齐州中部,齐州首府所在——渝川。
      齐州自古以来都是天府之国,天下粮仓,而渝川是其中交通中心,也是产粮要地、战略要地。
      渝川,齐州府衙内。
      “李协,可别忘了,你已经不是王爷了,此战应该听我们的。”齐州州牧陆贯中、齐州将军高承恩等人皆站在一旁,看着中间五人争吵不断,又惊又慌,却不敢多言,只听得一人突然说道。
      原来当日李协被迫逃走之后,辗转多地,招兵买马,期间也不忘向其他一些封疆皇族示意联合。说服了齐州的北川王李德、渝中王李文同、康王李建,还有彭州的大理王李鄂四人。五人已各种手段收买或威胁控制了齐彭两州全部兵马和粮草辎重等,随后又向其他州郡发展,陈州江城等也在其中。这些工作自然是花费不少时间的,自李协逃窜起到今日,已近一年。就在十多天前,李协便私自命令江城等人率先领兵向梁州聚集,但必须等到李元等人察觉并派兵前来才能打。此事自然是引起了其他四王的不满,因此今日大吵起来。而其他被叫来商议的齐彭两州文武官员都在一旁观看。
      “皇兄,皇弟。我们已经坐在同一条船上了,已经没有什么北川王、渝中王、康王或者大理王了。是,我是被削了封号,没了封地,但我的兵马丝毫不比你们差。我们要同心协力、共同进退,才能一举成功。”李协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挤出笑容,并说道。
      “刚刚李德皇兄的确激动了一点,但他也没错,你此次是否太冒失了?”渝中王李文同平静地说道。
      “你倒是说说理由,如果你说得有理,我也就不多说了。”北川王李德说道。
      “好,听我说。战机,稍纵即逝,我也是不得已自作主张,事后我也打算立即和各位解释的。我要江城的陈州先替我们将李元的兵马打急了,当然这是其一。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将李元全部主力吸引到梁陈二州一侧,那样我们就可以从齐梁薄弱的一侧进攻了。”李协解释道。
      “既然你已经下命令让江城等进军攻打梁州,已经过去十日余,我们大军是否开始进攻了?”其余四王同问道。
      “不急,江城等人不过是一枚棋子,用来打草惊蛇的棋子。”
      “这是为何?”
      “江城等人起码拥军三十万,只是一枚棋子?”
      “听我慢慢说来。我们的侄子皇上李元,大家都知道,并无过多的实权,和傀儡皇帝相差无几。天下九州兵权皆不在其手中,虽名义上为梁州兵马的统领,但实际的操控权在于兵部,还受三省共同制约。当然他毕竟是皇上,他要调兵,自然没人会违背,不然就是造反。所以他可以调动陈州相邻几州的兵马,甚至是皇城禁军。但这些将领也只是应付他的,并不会全部派往。估计到时候,他最多也只能调集三十万左右的兵马,时值寒冬,双方战事必然十分胶着。李元求胜心切,必然继续调动其他不相邻的州郡的兵马。我们到时候直接打着顺应圣旨皇命讨伐陈州就行,来一招“假途伐虢”,直捣皇城,杀掉李元就行。”
      “好,然后我们就平分天下。”
      “此话为时尚早。别忘了,除了李元,还有李安、周河几个老奸巨猾。”
      “还有那个于蓝。听说现在他成了你女婿了,还是李元赐婚。”
      “李安、周河等人虽有实权,天下兵马多受其管控,但并无良将,我们杀进京师时,顺便将他们斩杀。至于那个于蓝,恐怕此时他已经被调去征讨陈州了,李元能用的就只有他了。到时候大事已成,他要么为我们所用,要么为我所杀了。”
      “那我们现在就是等?”
      “也不全是等,多派一些人出去打探消息,还有就是继续招兵买马,笼络人心。”
      就在李协一众还在等待之时,于蓝已经率兵赶到梁陈两州交界之地。江城等人受李协命令管制,只是等待,并未进一步采取行动。但于蓝却做出了令多方都意料未及的决定。
      (10)
      于蓝经过王忠和鲁定邦的驻地,只是发信给他们,让他们缓慢跟上,并没有停下来会师合军。于蓝带着五万大军一路驰行,日间修整,夜里行军。当于蓝赶到距离江城等人军营不足二十里时,刚好入夜,于蓝便下令扎营炊食,三更时分出征。江城等人奉李协之命开赴梁陈两州交界,却只行到陈州一侧距离边界最近的一座大城——锦城。
      经过近十天的行军,于蓝一路细想琢磨战略和战术,决定先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用于蓝最擅长的偷袭,抢得先机。
      夜,三更时分,寒风大作,不过雪倒下得稀疏。
      于蓝命全部四万步兵先行,每人手执一柄旌旗,每人相隔十丈,遍布于锦城东西两侧。半个时辰后,于蓝亲率一万骑兵赶往锦城,与梁信等将领分十队,于蓝带着一千骑兵为先锋。在接近锦城不足三里时,于蓝不宣而战,策马奔腾。因为天冷,江城等人让兵马驻扎于城内,但城内并不能将其全部容下,之后让一部分驻扎于城外。而为了方便管理,驻扎有兵马的南城门并未关上。于蓝便从此处攻入,一路砍杀。当于蓝刚刚将城外驻军冲得大乱之时,第二队人马也刚好赶到。一波接着一波,将城外近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各人慌乱逃窜。城中江城等人,不知虚实,只知道城外十万大军已经被于蓝打得到处逃窜,便也乱了阵脚,忙令城中兵马出城迎战。
      于蓝也不深入城中,只是在城外和城门之间不断来回冲杀,制造混乱,还有意让残兵败将退回城中,然后再追击。江城等人见自己的大军连连败退,尚在城中的兵马又被自己的城外的兵马赶得后退,只好下令放弃锦城,全部退出城外。到现在,江城等人都还不知道是谁领兵将自己打得打败的,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兵马。江城等人领兵退出城外,发现东西两侧旌旗满布,以为自己已经被包围,慌得下令全军北退。
      于蓝见此,令步兵占领锦城并出榜安民,然后于北门外扎营驻兵。而自己带领全部骑兵追击,一夜追杀到天明,打得江城打败,连退三十余里。眼见马上就要天明了,于蓝则下令鸣金收兵,退回锦城。虽然见于蓝等人已经停止了追击,但江城等人如同惊弓之鸟还继续撤退。于距离锦城三十余里外的峡谷要道之上扎营,收聚残兵清点后,此战足足折损近五万人马,伤者无数,全部粮草辎重丢失。
      事后江城等人才知道是于蓝亲率五万兵马前来偷袭的,而真正进攻自己的只有一万骑兵,心中不免感到可怕和愤怒。江城等人新败,粮草辎重全无,虽有二十余倍的兵力却不敢轻进。
      其后于蓝下令固守,并未再出兵,甚防偷袭。
      五天后。
      王忠和鲁定邦分别赶到,并会师合军,共二十五万众。此时于蓝终于有足够的本钱和江城等人正面交战了。而于蓝偷袭江城等人的捷报被李元、王忠等人知晓以后,无不兴奋。李元令陈允文前往犒赏和慰问将士,同时也不忘传达李元的命令,从速解决陈州之事。而见识了于蓝的厉害以后,王忠和鲁定邦等人心中更是敬佩。当然,江城等人也忘不了于蓝。至于李协等人收到这个消息后,虽然也是惊慌,但却没有丝毫动摇,而且他们本来就没有将希望寄托在江城等人身上,只是派人传信给江城等人。信中的内容大概就是一些,让其不可轻敌,若不能取胜,尽量拖延就可以了,他们会派人支援的话。
      等到陈允文等人来到锦城,已是江城兵败之后近一个月了。期间于蓝只是派人打探情况,而江城等人则命令陈州各地送来粮草。双方都做好准备,大战一触即发。
      (本章完)

第25章 短暂相聚又逢变,整军纵马荡陈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