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年里和镖局打的交道却要多一些。
新婚的气氛在三月头上终于淡了下去,府里的“厕所工程”也已经动工,蒋宁的新床也摆起来了,刘三思一直睡在梅香房里,并在内外两个书房都有床可以睡觉。刘三思在蒋府结束唱戏后便一直让一群纨绔子弟呼来喝去地到处吃酒,却发现这群人约来约去没个劲头,不得不老着脸皮推辞了宴请。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前世的饭店生意这么好,原来这吃喝风是有渊远的历史基础的,想想“自己”以前的日子就是这样过来,实在不敢想象花了蒋家多少银子。
自己刚得一百五十两银子时还有点得意,现在才发现那是不经花的,就四、五天日子自己就请了两回客,一起吃喝的十多个人也只有五、六个身边有些银子,自己便是其中的一个了。虽然两次加起来也不足二十两银子,可三天两头地吃起来,这银子也不好算了。也不是心疼这些银子,这样下去实在没时间去做自己的事。
四个人四百两银子的股金也不算少了,可以做点小本生意。为了做更多的事,暂时在蒋宁的园子里和外面各整出几间房子来。由于沈学农几个也算是蒋府里的“干部子弟”,这些事情得到蒋府上下的前面支持。二奶奶甚至还想放点债给三思的“公司”,嘴上说是贴补点家用,真实的意图当然心知肚明。陈静怡笑着说道:“二奶奶,这家里的银子还是别放了进去,现在还没开始做起来,亏了可就不好交代了,等以后到外面去时再跟你挪好了……”接着拉了她去边上,轻声道:“二奶奶,你可投些私房钱在里面,我跟三儿说说,付你一分利,嘻嘻,也只有这么多了,就算亏了也不会少了你的!”
这下可好,三个奶奶都偷偷地每人投了二百两银子进去,总资金达到了一千两银子,乐得梅香每天守着房间不敢出门了。她们虽然都是长一辈的人,每月的例银却只有二两银子,二奶奶虽然掌着家,可以外领三两银子的工钱,其它的也只有“灰色”收入了。而陈静怡和蒋宁却不一样,她俩都是发妻,可以继承遗产,和大奶奶一样,可以算是蒋家的半个当家人。刘三思是例外,应该也是当家的,不过不能全算,还要看情况再定了,六两的例银也只是立个户头,如果不争气,也只有吃软饭的份。
现在蒋爷的腿病在他的医疗指点下有了起色,另外又可以独立开铺子,他的身价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全家上下都把他当成宝了。下人和丫鬟们背地里议论起梅香,都开始说她是有意去房里勾引姑爷的,害得梅香躺在三思怀里哭了两夜。由于三思的坚持,让梅香也得了和蒋宁一样多的股份,梅香私底下对三思更是感激不尽,哭得象个泪人似的。做妾能做到这份上,这世界可能也只有她一个了,对这“公司”的热情也是她最高了,这里面可有她全部的依托。
这天,刘三思在陈静怡的带领下,去“视察”了蒋家在苏州的各个铺子。蒋家在苏州的大掌柜叫何文卿,也有蒋爷这般年纪,看上去却比蒋爷老一些。刘三思和沈学农骑着马,陈静怡,梅香和何大掌柜坐着轿子,铁山与几个伙计跟在轿后。
蒋家在苏州有十多个铺子,三个绸布庄,茶庄和杂货铺各两个,一个叫‘得月楼的大酒楼,还有当铺、成衣铺和一个书社。附近的扬州,江宁,武进都开有不少铺子,远一点的杭州两年前刚开了个绸布庄,由于蒋爷的腿犯了病,便没有再开别的铺子。正是这样,苏州第一的名头也在前年让李家抢了过去,现在可能第三也排不上了,对于这些刘三思从孙述他们嘴里知道了不少。
在蒋家的杨子书社,刘三思问得特别仔细,吴庸吴掌柜认真地回答着少东家的提问。三思道:“过些日子,少爷有个朋友委托我家的铺子印两本画册,嗯,也就这么大小的,大概要多少本金?”吴庸道:“那要看一本多少页的,还要知道他要用什么纸张。”三思道:“这些我就可以帮他定了,嗯,一本三十页,双面印,用这个纸样就行,再加封底封面。”吴庸边打了阵算盘答道:“印五百册量每个成本六钱四,也就这个数了,高不了哪去。”三思问道:“那这本里面有算了铺子的利润没有,印得再多些,可不可再降些价?”
陈静怡在边上笑道:“再多些当然能降一些了,也降不了多少。嘻嘻,我说三儿,你是帮你朋友呢还是帮自家铺子?你如能说个印数,这价钱现在就可给了你。”吴庸道:“如果每册印到二千册,可以再放四分银子,呵呵,少东家和这朋友是不是很相与,没关系,大概也在这里了,你帮说个价也成!”三思笑道:“当然得自家挣银子了,他共有上下两册,每本印三千册,价钱我就跟他说六钱五分好了,到时我拿过来,时间上可得快些……”
第三十二章 蒋家铺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