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部务(二合一)[2/2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可是这次指派左成去湖广,并非曹?临时起意。
      左住、左成兄弟入仕已经快一年,所作所为都落在曹?眼中。
      不是他偏疼左成,左住才学与见识,确实不如左成。
      可左成再好的资质,也是官?叱〕???枰??贰
      要是在他身边埋头写上几年节略,那就太耽误了。
      毕竟笔帖式执役数年后,迁转考?呤允保?挂?凑?ā
      加上自家这几个少年,被自己护得紧些,还是少几分见识。
      曹?早就有?咭獍才潘?浅鋈ゼ??烂妫?皇且恢泵挥谢?岚樟恕?
      未正初刻,曹?使人看探问后,晓得张廷玉到了,便整了整衣冠,拿着御批折子去了张廷玉处。
      张廷玉上午在御前已经得了消息,对于此事并不意外。
      他也没有多想,毕竟曹?履历在那里摆着,除了户部侍郎任上没有做掌印官外,道台、太仆寺卿、直隶总督,都是正印官。
      执掌户部后,曹?有自己的见地也不稀奇。
      能从被称为“天下粮仓”的湖广入手,可见曹?是个务实的。
      张廷玉这大半年心思都在吏部,还要在御前参赞其他政务,确是也是无力顾及户部这一摊。
      曹?正值壮年,三日一朝还身心疲惫;他比曹?年长二十来岁,近花甲之龄,每次御前当差,自然更累。
      换做其他人执掌户部,他也不会这般安心。
      只因晓得曹?的性?咔樽钗?魃鳎??拍芙?乃级加迷诶舨俊
      这巡视粮仓之事,虽说多少有些冒进,可张廷玉心里并不反?叨浴
      他在御前,加上老家就是南边,对于去岁今春的雨水异常,自是比旁人知道的更详细。
      因此,知晓曹?这番安排时,他便明白了曹?用意。
      若是湖广无粮,可以早日调两广粮食北上,为今秋水患做准备。
      否则的话,等到水患起来,流民齐聚,无粮可赈时,就要出大乱子。
      湖广与两江不同,两江文风昌盛,朝?咄⒂纸?呋?嗄辏??咝栈顾惴?常缓?闵?缁炀樱?幢闶呛媚攴荩?惨?雷琶缛松?拢??灰?翟?吣辍
      而湖广又是“天下粮仓”,水患耽搁一年不怕;要是水患后,民乱再耽搁一年春耕的话,那影响就大了。
      说不定漕粮都会影响,京仓都会动?叩础
      因此,在曹?过来与之商议人选时,张廷玉便请曹?拟人选出来。
      曹?说了三个人选,一个就是堂笔帖式章佳元柏,一个是堂主事李匡山,还有一个是河南司郎中尹继善。
      不用说,单从品级上来说,也是以尹继善为主导。
      而那个堂主事李匡山,就是在张廷玉身边当差的,是他一个师?咝值亩?樱?闶撬?诨Р康牡障怠
      看着这人选,张廷玉无话可说,心里越发佩服曹?的滴水不漏。
      已经是掌部尚书,还能小心谨慎至此,怪不得待臣下向来挑剔皇上,对曹?也是多有看重……
      因事关民生,不要拖延,曹?与张廷玉商议后,就将三人出京的日子定在三日后。
      李匡山这边,自是被张廷玉告诫一番,让他在外边不要依仗是京?叱窍氯サ模?褪Я宋戎兀欢嗫瓷傺裕?磺幸砸?躺莆?鳌
      左成这边,毕竟是头一回出差,田氏与朱氏都跟着担心,准备了好多东西,都被左成拦下。
      左成原还想着怎么安慰妻子,省的她心里生怨,没想到朱氏半点埋怨的意思都没有,只是丈夫即将出行的牵挂。
      待左成问她,为何不怨。
      朱氏反而奇怪:“国事为重,妾身为何要怨?就是妾身肚里的孩子,晓得阿玛为国事忙碌,也只有为他阿玛骄傲的……妾身已经嫁二爷为妇,就不再是深闺中的娇女,难道处处都要赖二爷看顾?只是二爷要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的回来……妾身不求二爷建功立业,只盼着二爷办完差事后早归,一家人团团圆圆……”
      她本是柔顺之人,可说起这番话来,却让左成觉得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地落到他耳中,如同敲在他心上一般。
      左成看着妻子因怀?咴卸?韵愿≈椎穆?铝常?痪醯梦薇人逞郏?睦镉行┟靼住捌拚摺⑵胍病闭馑母鲎值囊馑肌?
      司官出京,奉的又是部务,本不需要陛辞。
      可雍正留心此事,待晓得户部这边有了出京人选,便使人给曹?,命其带着几人到圆?呙髟氨菁?
      尹继善还好,在皇上没登基前便见过皇上;皇上等级后,他高中进士,直接被皇上选为充日讲起居注官,随侍左右,后来将他改为庶吉士,也有皇上为其添资历之意;带他散馆后为侍讲,也曾入侍南书房。
      李匡山虽也是进士出身,六品主事,奈何京中百官云集,则只有在进士宴与大朝时,缀在朝臣最末,远远地看过一团明黄的影子。今日得以陛见,难免带了惶恐。
      左成跟在前两位身后,面上也是惶恐状,可心里倒是踏实的多。
      皇上吗?也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
      他小时候在十三爷府上也见过……
      曹?带着三人在勤政外侯了没一会儿,便有内侍出来传召众人觐见。
      殿内,除了雍正,十三阿哥也在。
      除了曹?之外,其他三人都跪着觐见。
      看来雍正对尹继善印象颇佳,除了问及他几件河南司政务外,还问及其父近况。
      尹继善之父尹泰以左都御史之职协理奉天将军军务,这几年不在京?叱牵??诠赝狻
      按照这个时候,被皇上问及老?咦樱?倍?拥毕刃欢鳎?缓罄鲜邓导妇涓盖捉?觥
      可到了尹继善这里,却是憋了一脑子汗出来,也没应上。
      雍正的脸耷?呃?吕矗?葑永锏钠?找惭挂窒吕础
      曹?看了叩首在地的尹继善,想着关于尹家的传言。
      传言尹家老夫人性子狠戾,待庶子庶女尤为苛刻。偏生他家嫡子都不争气,因此对从小就用功刻苦的尹继善最为薄待,做主给他娶的媳妇,也是小族之女。
      而后,尹继善虽中了进士、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在家里的境况并没有好多少,妻子儿女偏居府邸偏僻之处,要看下人奴婢的眼色。
      眼前这个情形,并不难猜测,多半是尹老夫人不待见庶子,隔绝父子二人往来,使得尹继善也不知尹泰在关外详情。
      虽说身为天子,本不当干涉臣子家务,无人提供可不知是不是因早年被八阿哥、八福晋刺?呒ち说脑倒剩?噬献钛岱吵甲颖荒谡?街啤
      还因类似的事,在朝会上当年训斥过大臣。
      还是十三阿哥见气氛尴尬,开口道:“皇上,除了尹继善,后边还跪着两个。”
      雍正的视线这才从尹继善身上挪开,从左成的补服上滑过,落到李匡山头上:“李匡山,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桐城人?”
      李匡山虽不晓得皇上怎么提及自己出身,可仍是叩首在地,唯唯称是。
      雍正轻哼了一声,不再理会,而是望向左成。
      左成本跪在两位大人身后,雍正又能看到什么。
      只是即便看不到左成的脸,雍正也晓得他的身份。
      将他调到户部为堂笔帖式,还是来自他的授意。
      曹寅早年在江南虽是奉命所为,可同江南士林往来的也太亲近;曹?虽非科举出身,可弱冠之龄就出仕,又向来与人为善,将官?叱∩先嗽狄财募选
      雍正心中,早有计较,等曹?长子天佑在御前当值几年,升到一等侍卫无法再升时,便放他入武职。
      并不是不信任曹家,只是帝王心术,总是要看得远些。
      曹家养子恒生,身为蒙古汗王嗣子,也要走武职。
      曹家长房本就人丁单薄,曹?幼弟、幼子又年幼,雍正使十三阿哥调左成到户部,除了体恤曹?之外,也有培养左成的用意。
      左成在曹?身边的作用,雍正也尽知晓。
      现下见曹?安排他南下,便晓得曹?对此事的看重。
      原本因尹家家务引起的郁闷,现下也抛到脑后,正经地训诫起三人,无非是“勤勉当差,不可轻怠,云云”。
      三人叩首领命,雍正方开口命三人“跪安”,却留下了曹?。
      想起南边近日的晴雨折子,雍正脸色很重沉重:“曹?,你为何不看好南边?”
      曹?自然不能说因李卫上折子修坝之事,使得自己想到钱粮之事,便斟酌着说道:“今春臣弟曾奉臣母南下礼佛回愿,除了江宁清凉寺外,本还要去灵隐寺,结果不仅江宁阴雨不断,杭州更是年后鲜有放晴时,最终不得成行……臣弟回京后,便专程对臣提及此事……臣心不安,便使人查了户部近三十年的案宗……但凡灾荒之年,皆早有警示,时气异常……”
      雍正便听便点头,倒是没有多想。
      李氏在南边的行程,他是晓得的。李氏在清凉寺还原,修缮山门庙?哂钪?拢??簿≈?
      毕竟用了清凉寺十多年的佛香,他心中对清凉寺也颇有好感。
      对于两江?咦芏椒妒鳖熳萑莸?呙牛??哐狗鹈胖?拢??闹幸泊昊稹?
      凌晨没码完就睡着,昨天与今天的二合一。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部务(二合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