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属意,合意,如意[1/2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进东暖阁,熟悉的檀香味便扑面而来。
      这就是江宁清凉寺的檀香,如今已经成了专供内廷的贡品,不需要经过曹?中转。
      待曹?跪见后,雍正摆摆手,道:“起来回话。”
      曹?应声而起,垂首肃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雍正忍不住打量起曹?来,而后又看了十三阿哥一眼,对比之下,就看出点别的来。
      曹?自己对镜自敛的话,就觉得自己操了太多心,有些见老了。
      前几年没留胡须时,还能扮扮少年,现下身居高位,为了官威,留起胡子,看着稳重许多。
      加上在直隶这两年,常随唐执玉往下头跑,原本白皙的面容也晒黑了不少,褪去了富贵气,留下几分岁月沧桑。
      可哪里能与十三阿哥相比?
      十三阿哥担心皇上,说他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十三阿哥这个被皇上倚为左膀右臂的总理王大臣,如何能躲得了清闲?
      曹?只是越发稳重了,十三阿哥却是现了老态。
      雍正心里有些泛酸,有些羡慕曹?的年轻。
      他脸上阴晴不定,十三阿哥隐隐有些着急。他也不知为何皇上这就变了脸色,明明方才还有欣赏曹?的意思。
      曹?也觉得头皮发麻,这种被九五之尊打量又打量的滋味儿实在不好受。
      还好,雍正终于移开眼,举起那海贸条陈,哼了一声,道:“早先觉得你还是个谨慎的,如何现下就夸夸其谈?若真如你条陈所述,集民间之财行富国之事,即便能暂缓土地兼并,又能暂缓几时,待到金银增加,兼并之事岂不是愈演愈烈?”
      这个问题,其实压根不用曹?去考虑,因为用不了两年,那个“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就要出来。
      曹?心里有数,不过却仍是表现出醍醐灌顶的神情,诚惶诚恐道:“怨不得微臣总觉得疏忽了什么,原来是此处。还请皇上恕罪,实在是的微臣思虑不周的缘故。微臣只是想着国库银钱不富裕,民间浮财又多,才有了这个浅薄的想法。”
      雍正神情稍稍舒缓,曹?年岁阅历在这里,能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考虑问题已是不容易,不能高瞻远瞩也是有的。
      雍正将条陈撂下,道:“治标不治本,与地方无益。”
      曹?老实听了,所谓“为地方”不过是扯大旗,不过是推波助澜,促进海贸第一步罢了。
      等雍正与权贵们尝到海贸的甜头,不用曹?去操心,自然会有人乐意做推手。
      接下去,雍正就对海贸之事提了几件疑问。
      曹?虽有所准备,依旧被问出一头汗来。
      听着雍正的意思,想要朝廷占大头,操办此事。
      若是那样,岂不是要从造船开始?涉及的衙门多了,最后还不知会弄成什么样子。
      按照曹?的想法,最好是朝廷监管,向内务府招投标一样,募集有实力的商家合股进行此事,跟东印度公司一样,以经济贸易的形式走出国门,御敌国门之外。
      可见雍正颇有兴致,曹?就老实听了。
      实没必要这个时候与雍正争论,他看了十多年,多少也晓得些雍正的性子,最是务实,不是爱虚名的。
      若是倾国之力,或许能组个大船队,来次大清国的下西洋,可那不是雍正的行事风格。
      他不过现下兴起,等到冷静下来,会盘算其中的耗费与所得,最后还是会放缓脚步。
      当叫曹?跪安时,雍正与曹?君臣两个,都各自满足。
      “曹?还算勤勉,只是到底还年轻,还需好生历练。”雍正满面温煦地对十三阿哥道。
      十三阿哥附和道:“是啊,还需皇上教导,方能眼光更通达些。”
      话虽如此,他却晓得,皇上对曹?是满意的。
      皇上这人至情至性,看谁顺眼,就满心都是好;若是厌弃了,再好也是不好。
      现下张廷玉圣眷在握,也有些户部的风言风语在御前。固然有说张廷玉倚仗身份压制曹?的,也有说曹?怠工心有不满的。
      为了这事,皇上还曾专门问过他,曹?是否发过牢骚。
      现下有这海贸的事牵着,表明曹?依旧勤勉,御前对答也无半点埋怨与委屈之意,正合了皇上的心思……
      出了宫,天色已经幽暗下来,曹满带了几个长随,提着灯笼,等在不远处。
      曹?嘴角微翘,雍正让他将海贸之事,再做补充,拟个详细条陈,先行部议。
      不用说,那样的话,牵头的人就不会是他曹?,而是张廷玉。
      如此甚好,毕竟举国贸易,是大清国头一回,还不知其中会出多少是非与纰漏。
      曹?并无成绩被夺得郁闷,反而生出几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轻松。
      回到曹府,进了二门,没走几步,就见初瑜从二门出来。
      曹?看了眼兰院上房,透过玻璃窗,里面人影闪动。
      曹?有些意外:“孩子们还在老太太房里?”
      “孩子们等老爷回来用团圆饭呢。”初瑜笑道:“劝也劝不住,只能由他们。”
      曹?闻言,不由摇头,道:“你怎么由着他们胡闹,这上有老、下有小,饿着怎么好?”
      “方才吃了饽饽了,既是孩子们一片心,老爷还是受了吧。”初瑜说道。
      曹?听了,还是不自由加快了脚步,回梧桐苑换下补服,而后夫妻两个又回了兰院。
      上到高太君,下到天宝,四代同堂,上下十来口,加上左住、左成兄弟,大家坐了大一桌子。
      热腾腾的酸菜锅子,还有恒生最爱吃的烤肉排,左住兄弟爱吃的焦溜丸子,摆了满满一桌子。
      除了天宝依偎在李氏身边,用调羹吃着几个丸子外,其他人面前都斟了曹府自酿的“五福酒”。
      虽说少年们年岁不大,不宜饮酒,可这“五福酒”是果酒,不易醉人,曹?倒是不拦着。
      这是恒生的接风酒,小哥几个少不得举了酒杯敬他。
      恒生来者不拒,他是真欢喜,为几个哥哥的中举,为左住、左成的亲事,为父亲平安无事,为大叔叔遇劫还生,为老太太、老太君健康安泰。
      这轮了一圈,他就吃了不少酒。
      天佑在旁,有些担心,提前一步提溜了酒壶,道:“二弟吃了不少,差不多了。”
      恒生面色微醺,笑道:“大哥,这酒跟糖水似的,实不当什么。弟弟回家欢喜,大哥就再容我吃两盅。”
      天佑还要再说,曹?道:“给他倒上,着急赶路,想来身上也乏,吃点酒好生睡一觉也好。”
      父亲发话,天佑自然无话,给恒生斟了,而后又将自己的酒盅倒满。
      恒生虽吃得欢喜,可晓得在长辈面前,还是很有节制,同天佑、左住几个吃完酒壶里酒,便撂下酒盅。
      长生到底比大家小几岁,不过是同妞妞、天慧两个一样,意思一盅而已。
      见几个侄子儿吃了一小坛“五福酒”,还没怎么样,长生不由咋舌,道:“过年见你们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酒量,如何就长了酒量?”
      一小坛“五福酒”是二斤,即便这酒不醉人,也是不少了。
      一句话,使得李氏与曹?夫妇也望向四小。
      曹家虽有几种佳酿,可对孩子们束得却严,即便是果酒,也不过逢年过节能吃上两盅。
      恒生倒还没什么,天佑与左住兄弟则带了不自在。
      天佑讪笑两声,道:“上个月酒局实在多了些。不过侄儿们不曾忘了父亲的教导,并不敢贪杯,实是推却不了的,才吃上两盅。”
      左住附和道:“就是,就是,不说旁的,就是同年请吃,就有七、八回,还有同房师兄弟,同乡、同窗,哪个也不好落下。还好这个月消停了,要不然真是熬不住。”
      左成也点头道:“大家多是初次打交道,也多是适可而止,鲜少有不知趣逼酒的,七叔不用担心。”
      带哥哥们说完,恒生才道:“喀尔喀那边膳食,同京里不一样,除了奶食,就是肉食,多配着酒吃。加上草原上天冷的早,早晚吃些酒,也好御寒。”
      长生点头道:“原来如此,那就不稀奇了。”
      曹?扫了众人一眼,道:“我倒不是逼着你们滴酒不沾,只是你们现下也大了,也外出应酬,当看过旁人的醉酒丑态,还需铭记自省。”
      “是。”四小起身应了,心里都觉得庆幸。
      真要是在外头喝成个醉鬼,即便长辈们不说,他们也要羞死了。
      一顿饭,直吃到戌正(晚上八点)方散。
      因孩子们都吃了酒,天又晚了,初瑜便留左住、左成住下,打发了小厮去宁宅那边告知田氏。
      从兰院出来一吹风,恒生就有了醉态,被天佑、左住他们搀着下去安置。
      妞妞与天慧相伴回了各自院子,曹?夫妇也回了梧桐苑。
      “恒生性子实诚,这回伤得不轻。”初瑜一边服侍丈夫脱了衣裳,一边带着心疼道。
      曹?带了几分自责道:“是我太轻率了。早该使个人先到喀尔喀看看再说,因隔得远,却是疏忽。”
      恒生再懂事,也是个十五岁的孩子。
    &nb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属意,合意,如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