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四十一章 斋戒(下)[2/2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些东西。买的多,卖地少,这一来二去。就有越来越多的银子流入咱们这边。”
      十六阿哥挑了挑眉,笑着说道:“如此最好,让这些强盗白忙活。将其他地方地金山银山都搬到咱们大清来,也算他们的功劳。”
      “十六爷忘了什么是强盗?强盗就是想要不劳而获占别人的东西,可不是给人占便宜的。若是他们这样下去,那还叫什么强盗,那岂不就是合法商贾了。”曹?说道。
      “孚若的意思。怕他们对大清不利?”十六阿哥寻思了一回,说道:“几个跳梁小丑。还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不成?”
      其实,曹?心里也不晓得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倾销鸦片是什么时候。
      只是晓得林则徐禁烟是在道光年间,一百三十来年之后,那个时候鸦片已经泛滥成灾。
      不过现下,东印度公司与中国存在着贸易逆差,曹?是晓得的。数额虽说不算大,但是比例也很是明显。
      只是如今的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海外殖民还是初期,没有露出日不落帝国地霸道嘴脸。
      曹?见十六阿哥对东印度公司不屑一顾地模样,拿了一张白纸,提起笔来,在上面画了个大圈,随即上大圈外画了个拇指盖大小地小圈。
      “这个是印度,这个是英吉利。”曹?指了指大圈,又指了指小圈道:“结果呢。英吉利的商人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印度。印度皇帝开始以为是引进个大商贾,看到那些琳琅满目地钟表珠宝,欢迎得不行。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往后少不得也断送在这些商人之手。”
      十六阿哥神色慢慢郑重起来,看着曹?,道:“孚若到底想说什么?”
      曹?也不晓得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说明鸦片战争带给中国人的灾难么?还是说中国正在老去,其他国家却长大了,所以往后要受欺负。
      “说前几日提过的建议,青史留名那个,十六爷有没有兴趣?”曹?稍加思索,回道。
      “莫不是叫爷出面将东印度公司那几个洋鬼子给灭了,杜绝后患?”十六阿哥生出几分好奇,问道。
      “灭了东印度公司,还是西印度公司,或者什么北印度公司。治标不治本。”曹?道:“只是咱们这边也当生出警醒之心。防止他们耍手段。就算是寻常人,在贸易上吃亏。也会想着在贸易上找还回来的,更何况是强盗心性,只有让他人吃亏的,哪里自己吃亏地道理。”
      “孚若想到了?他们到底会有什么手段,来将送来的银子再赚回去?”十六阿哥眼睛一亮,赞道:“早就晓得孚若在经济上有两下子,没想到还能考虑得这般长远,行啊,也没有瞎混日子。”
      “大烟!”曹?回道:“或许他们现在还抽不开手来算计咱们,但是用不了多久,或者二、三十年,或者三、五十年,他们就会用大烟来将银子赚回去。”
      虽说现下世面上也有大烟,但是多是药铺出售,价格昂贵,给病人止疼用的。
      听曹?说这个,十六阿哥还颇为不解:“那个是药,就算使劲儿卖,能卖多少银子?”
      “难道十六爷没听说有吸大烟的?”曹?问道。
      “听倒听说过……”十六阿哥说着,想起一个宗室将军,就爱吸这个,弄得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
      “十六爷,要是满朝文武、八旗兵卒都抽了大烟那会如何?”曹?跟着说道。
      十六阿哥想到那个情节,不由愕然,喃喃道:“国将不国……”
      接下来,十六阿哥就跟着好奇娃娃似的,开始提出关于大烟的各种问题。同时,他也在找各种法子,试图要推翻曹?的论证。
      曹?对鸦片地危害认识得清楚,但是毕竟没有接触过,说起它的诱惑力来,也没有好的参照物。
      最后,他想到了鼻烟。鼻烟他也吸过的,虽不能说是上瘾,但确实是提神。他吸的还不勤,那些有烟瘾的,没事就掏出来在鼻子下嗅两下。
      “鼻烟抽起来,已经能使人神清气爽,容易上瘾。大烟抽起来。就是飘飘欲仙,茶饭不思,再也放不下了。十六爷您说,这一传十、十传百地,还能剩下几个好人了?”曹?拿鼻烟举例子道。
      十六阿哥听了,眼圈转了转,没有应声。
      曹?见了。忙道:“十六爷别当是说着玩地,这个东西可不能试。极易上瘾不说。想要戒了却是不易,抽上了人就废了。”
      十六阿哥笑着摆摆手,道:“我是傻子么,晓得有毒,还去试这个?”
      不知不觉,两人已经辩论了半日的功夫,又到了晚上。
      曹?终于跟人说起后世之事。心里有些兴奋。其实,他也不晓得,自己是不是盼着十六阿哥生疑,问他一句“你怎么晓得几十年后的事”。
      谁想到十六阿哥全无半点疑心,只当他是在经济上有独特见解,才这般忧国忧民。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没想到鸦片战争的序幕已经这般近了。
      曹?心里也在算时间。鸦片开始在中国倾销时,是几十年后,还是百年后,自己还活着么?
      想个法子,扼制住这个,也算是为这个国家与子孙后代做点什么。
      曹?也不晓得自己怎么变得爱国。或许他只是不想自己的孙子成大烟鬼罢了……
      这晚寺里却是太平,到了第三日晚亦是。
      转眼,到了三月十八日,万寿节。
      曹?与十六阿哥早早起了,沐浴更衣,佛前上香,又向京城的方向叩拜,算是完成了这次斋戒。
      待斋菜送上来,闻着米香,曹?摸了摸干裂的嘴唇。才晓得吃饱喝足也是幸福地事。
      十六阿哥虽说小时候饿的次数多些。却也是多年前地事了,像这样三日不吃不喝。也熬得不行。
      只是有大烟地论题在,才使得他精神头足些。
      如今看到吃的,他也有些受不住,举起筷子,风卷残云一般。
      两人都不是孩子,也晓得饿得太久不能吃得太饱,将几个小菜与半盘粥喝光后,就撂了筷子。
      出了屋子,看着明媚*光,曹?颇有脱胎换骨之感。
      看来没事饿一饿也是好地,原来只觉得心累,现在觉得没有什么可值得烦的。能吃能睡,家人安康,就是幸福。
      十六阿哥那边,问了曹颂这几日所获,晓得只抓到四个,颇为失望。直至此时,曹?才晓得他们在其他佛堂设置了陷阱。
      因寺里死了僧侣,曹?与十六阿哥这边见了主持大喇嘛时,又添了不少香油钱。
      智然没有跟着回府,而是留在寺里这边。
      寺里有几个会汉话的蕃僧,同智然论过佛法,有些交情。智然见十六阿哥在,曹?那边没什么事,便留在这边研修佛法。
      这些日子,智然有些不像出家人,同世俗有了更多牵绊。
      曹?晓得,这都是因自己的缘故。他看在心里,寻思是不是挑个合适地机会,劝智然还俗。
      智然却像是看透曹?所想,道:“门里门外的,都是小僧,曹施主何必拘泥常情。”
      就算是朋友,也有独立的人生。
      曹?见智然如此,自不会再??拢?皇桥级?聪蛩?氖焙颍?睦镆财奈?殴帧
      智然与他同龄,生辰比他大。
      若是真有血缘关系,那岂不是他的手足兄长?
      总觉得智然的眼神里有着一种了悟,还有说不出的沉重,有好几次曹?想要将心中疑惑问出来,却又是说不出口。
      因是万寿节,各衙门的官员都按照品级装扮,到主官衙门里,一起往京城地方向磕头叩拜。
      内务府衙门这边,自然不能免俗。
      十六阿哥说是乏了,不耐烦动。曹?换了官服后,往行宫去了。
      在衙门这边,同众人一起叩拜磕头后,曹?便去探望妻女。
      初瑜那边,却是正有贵客,是宝雅与一个蒙古格格。
      上次见宝雅,是在前年受伤的时候。两年时间,转眼而逝,宝雅仍是老样子。
      她坐在炕上,怀里摆着天慧,眼跟前摆的都是各种吃食。她自己吃一块饽饽,喂天慧吃一块。
      除了家人,天慧平素不喜与人亲近的。却乖乖地坐在宝雅跟前,任由她抱着喂食。
      那个蒙古格格,则是在边上坐着,笑眯眯地听初瑜与宝雅说话。
      宝雅是姻亲,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听说曹?来了,笑盈盈地起身见过。那个蒙古格格,十八、九岁,看着也大方爽朗得紧,丝毫没有回避的意思。
      说起来,这个蒙古格格也不是外人,是达尔汗王府地格格,论起辈分来是苏赫巴鲁的堂姑姑。
      说话间,曹?得知,不只宝雅来热河了,苏赫巴鲁也来了。
      “苏赫巴鲁也来了?”曹?闻言大喜:“在哪儿,才听说,怎么也不先给我个信儿?”
      “听说你同十六叔在斋戒,谁敢去打扰?”宝雅道:“不过今儿你是碰不到他了,他有事出城了,说是明后天才回来。”
      *
      淳王府花园,东院上房。
      十六阿哥坐在床上,看着手中纸里裹着黑糊糊的东西,厌恶地皱皱眉。
      一个宫女拿着烛台过来,不解地看了看十六阿哥,轻声问道:“爷,要点上么?”
      见十六阿哥点头,那宫女才拿起火镰点好了蜡烛。
      十六阿哥摆摆手,道:“出去,没爷的吩咐,谁也不许进……”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四十一章 斋戒(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