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九十六章 冬雷(上)[2/2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加;坏处是汉人原本就多,孳生的更多,使得朝廷这边委实难放下心来。
      这些年来,对于沾了“反清复明”口号地各种事件,朝廷都是严惩之。甚至不惜大开文字狱。不过是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罢了。
      初瑜安置好孩子们。也过兰院这边探视。
      她虽没出过花,但是之前上了牛痘的。也不怕被传染上。
      兰院这边,除了李氏身边侍候的丫鬟与长生的**外,其他人都禁止入内。府里大小事务,都有梧桐苑那边裁决。
      虽说天佑他们都栽了花,但毕竟是孩子娇贵,也保不齐有二次传染的事儿,所以更是严禁入兰院。
      就是初瑜,来过一次后,也被李氏劝了回去。
      曹?虽担心幼弟,但是今儿二十九,下午有蒙古内外藩与内大臣、大学士与侍卫的赐宴。他这个内务府总管,要同鸿胪寺与理藩院一起负责预备宴席的,还得过去点卯。
      从兰院出来,他便换了官服,骑马进宫去了。
      太和殿地宴会场地已经预备好,许多看碟都摆上了。
      宫廷乐师也都隐在暗处,就等着藩王入座,康熙临朝。
      又是一年年末,似乎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一片歌舞生平。
      曹?在心里算着时间,因为对这段历史不熟悉,原还以为策妄阿喇布坦引起地西北战争是在康熙五十七、八年地时候。
      即便今年策妄阿喇布坦兵犯哈密,曹?也没当成是大事。
      因为以一部族,数万人,与朝廷大军对峙数年,到雍正上台才和谈,这不是玩笑么?
      没想到,确实不是玩笑。
      八旗糜烂如斯,已经无可用之兵,无可用之马。
      竟然任由策妄阿喇布坦带着数千人马,劫掠北疆,实是让人汗颜。
      这战争,是拖到雍正朝的,曹?丝毫不怀疑这点。
      说他矫情也好,他倒是真心想早些赚足军费,早点平定这场战争。
      战争延续下去,战场上领军功地八旗兵丁,但实际厮杀的是汉军绿营,数万人的供给线也是惊动地方百姓。
      曹?站在远处,脑子里一会儿是家中出花的幼弟,一会儿是西北军中地兵饭。
      虽不是刻意为之,但是他也有次同普通兵丁吃了一次大锅饭。
      陈米老粮不说,里面还有不少沙子。
      每个兵丁每日所分的肉干,也比规定的少了许多,甚至有的人半月不见肉味。
      苍蝇再小也是肉,即便西北军费紧张,但是那些蛀虫仍是敢大喇喇的下手。
      曹?对于这些事,虽见了听了。但是他不是那种高洁的性子,也不愿多管闲事。
      时至今日,想起西北战事地久拖,这其中军马供应不足有干系,将士士气不足也有干系。
      康熙虽年过花甲,但是曹?可不敢讲他当成糊涂老人。
      就算朝廷没有明面上的锦衣卫,但是曹?也相信。康熙自有耳目。
      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法管吧。
      从上到下。没有不贪的,要是真清查了,那还有谁能伫立朝堂之上?
      况且他做了一辈子君王,又是爱名之人,怎么会大张旗鼓弄这些给朝廷颜面抹黑之事儿?
      对于真正的清官,康熙也存了保全之心。
      例如张伯行,以“待罪免死”之身。如今著授为总督仓场侍郎。
      这个世界,真是没法说得清楚。
      曹?轻轻地摇了摇头,却是心里告诫自己,将当官只当成当官,当成是庇护家族的手段,万不可迷失本心。
      利不能求,官场求利,难免就昧了良心。不知不觉做了伤天害理之事;名也不能求,否则容易变得执拗,引了小人攻歼,君王忌惮。
      中庸要的,“千言万言,不如一默”要得。
      正想着出身。就听身后有人道:“大人想什么呢?礼部已经引人入座了。”
      是伊都立,身上穿着白鹇补服,面上神色却是有些僵硬。
      前几个月,他因在归化纳妾之事,受到御使弹劾,连降三极,从太仆寺少卿贬为内务府郎中。
      今天来赴宴的内大臣与侍卫中,有几位是伊都立地世交亲族。他穿着这五品官的衣服,跑前跑后地,面子上有些遮不住。就一个劲地往没人地旮旯躲。却是刚好碰到曹?。
      曹?与他同僚一年半,晓得他地脾气秉性。虽是热心豪爽,但是也带着满人的自负与爱面子。
      用伊都立地话来说,人活着就是一张面子,穷点苦点不怕,这面子就是不能丢的。
      “不过是小做惩戒罢了,大人好生消停一年,等过了风头再谋求官复原职就是。”曹?开口劝道。
      伊都立却是摇了摇头,道:“正四品的少卿,衙门地摆设罢了,我也不怎么稀罕。”说到这里,却是一笑,对曹?道:“倒是大人,这次是大动作,外头说什么的都有,我却是信你的。就算穿着五品顶戴又如何?往后,我就跟着大人混了,大人可要记得提挈。实打实的做出些政绩来,我就不信,我熬不成一任京堂。要是那样的话,我可没脸儿再混官场,直接脱下这身皮吃兵饭去的了。”
      伊都立笑着说着,但是眼中却满是信任。
      他的傲气,被吊儿郎当遮掩,实际上身为大学士之子,也盼着功成名就。
      这份信任,使得曹?颇为感动,点了点头,道:“提挈不提挈的不好说,大人既有抱负,曹?愿尽微薄之力。”
      说话间,丝弦鼓乐声想起,蒙古诸王、台吉已经列队进了太和殿入座……
      *
      安定门外,雍亲王府,书房。
      四阿哥埋首案牍,将公文料理完毕,又给外任上地几位门人写了亲笔信,已经是累的手腕酸疼。
      他撂下笔,揉了揉右手手腕,却是眉头紧皱。
      同年轻的弟弟们相比,他已经是人到中年。
      最近的精神已经远不如早间,他从书桌的抽屉中,拿出一个陶瓷小瓶来,从里面倒出一粒褐色药丸来,端水送服;方觉得精神头足些。
      这时,就听到门外有人道:“主子,福晋打发奴才来见主子。”
      听声音是内院太监苏培盛,四阿哥放下水杯,道:“进来吧。”
      “主子,四格格出花了,福晋请主子过去……”苏培盛躬身禀道。
      四阿哥闻言,不由变色,这四格格是侧福晋年氏所出,是他最疼爱的**……
      *
      最后一天,打滚求月票,大家,莫要浪费啊,点点吧。恩呢。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九十六章 冬雷(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