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六十七章 窘迫[2/2页]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达赖,怎么会自打耳光,再册封一位达赖出来?所以就册封了小灵童其他的封号,将其留在青海。
      “胡必尔”是蒙语“转世者”、“化身”的意思,胡必尔汗是青海贵族与僧侣对小灵童地尊称。
      虽说朝廷还不承认小灵童才是真是的达赖喇嘛,但是在他们心中,却是将小灵童当成了政教领袖。
      策妄阿喇布坦也是高举着“护教”的名义,朝廷这边自然要防备他从青海入藏,利用小灵童蛊惑藏人。因此,朝廷下了旨意,由御前侍卫亲赴青海传旨,要求青海诸台吉将小灵童送到西宁军中。
      没想到,这几位青海台吉却是如此推诿不前。
      如此一来,朝廷想要三路包抄策妄阿喇布坦的计策就泡汤了,而且还要抽出兵力到青海,震慑那些首尾两端的台吉,防止他们里应外合,勾结策妄阿喇布坦。
      曹?通过各种渠道,晓得了西北的实情后,却是无语。
      不是策妄阿喇布坦给了朝廷台阶,行了缓兵之计什么的,而且(是)朝廷这边没有钱粮、没有人马,只是摆出了姿态。却是迟迟无法开战。
      军情已经是这般不乐观,西北的民生也是令人担忧。
      入夏以来大旱,已经有十多个县粮食绝收,其他地地方,有些收成,却还不到熟年的半数。
      别说是军粮,就是赈济粮。也当多往这边运些,否则要是民生不稳。那西北就危险了。
      有钱不是万能地,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地,这句话不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一个国家。
      虽是没有见过策妄阿喇布坦,但是曹?对其却是没有半分好感。
      西藏、新疆是中原屏障,不容有失,策妄阿喇布坦身上虽背着抗击鄂罗斯的光环。但是也有同鄂罗斯不清不楚地地方。
      别的不说,那些火器地来路,想想就让人侧目。
      以自己私欲,枉动干戈,不顾百姓生死,这样的人如何令大家信服?
      既是无信之人,自己陪大喇嘛过去,说不定就要受到策妄阿喇布坦地**与杀害。
      想到此处。曹?却是不得不思量起自己的安危来。
      这军队都不敢追踪,自己却是跟着大喇嘛,往吐鲁番进发了。
      依旧是浩浩荡荡的队伍,随行僧侣侍者也还是之前的悠哉愉快。
      曹?面上虽是不显,心里已经开始想着,要寻个法子在中途留下来。他可是不想去吐鲁番闯鬼门关。
      身边有十位侍卫。这一般的法子都保不齐有纰漏。
      谁都不是傻子,要耽搁下来,还不能做的太刻意,否则的话,以后说不得会引出什么样地麻烦来。
      许是曹?运气好,这想了几日,没想出头绪后,已经有人快马追来,带着康熙的旨意。
      策妄阿喇布坦已经退回吐鲁番,大喇嘛可继续前往。曹?与十员御前侍卫则往乌里雅苏台等候圣驾北巡……
      *
      热河。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殿。
      康熙正在为往西北运米之事头疼。刚收到直隶巡抚与河南巡抚的折子,奏称牲口已如数起解,但是因今夏雨水过多,道路泥泞不堪,怕是不能即到,路上许有耽搁。
      这样的马匹就算是到了西北军中,也是疲瘦不堪,无法驱使。
      但是,从河朔军前,到吐鲁番前路遥远,要是大兵出征,这些马匹如何能负担辎重?
      大学士李光地如今请假葬亲,温达则是在五月中病故,如今随扈的大学士不过两三人。
      因是军情要事,三阿哥与四阿哥等皇子也在御前。
      这马匹既是不堪驱使,就只能用骆驼。官驼的数目却是有限,还得在民间购买,才能够运米所需。
      这其中,又是得动用正项钱粮。
      想到此处,康熙只觉得太阳穴“突突”发抖。
      做了五十多年帝王,从来没有这么窘迫过。
      就算是昔日三藩之乱,使得南边数省糜烂,朝廷大军倾巢而出,也没有这么紧巴过。
      这前后所差的,不过是个得用的户部尚书。
      康熙想到像个摆设似地户部尚书穆和伦,脸色就有些难看起来。
      三阿哥在御前,却是悄悄地看了眼康熙的右手。
      近日御批下来的折子,字迹不与过去相同,就有不少传言从行宫里传出来。有说是侍读学士代笔的,有说是圣体有恙,右手无法卧笔,换了左手写的。
      皇父六十二了,自己个儿是长子。
      想到此处,三阿哥的手心不由地出汗。
      对西北战事,他关注地却是不多,不过是疥癣之乱罢了。朝廷不过是顾及蒙古人,不好行雷霆手段。
      四阿哥站在旁边,却是眉头微皱,心里倍感沉重。
      对于国库那边,四阿哥最是清楚不多的,虽然账面上看着还有些余资,已备后用,但是实际上只是账面罢了,真正能调出来的银子委实少的可怜。
      不仅国库如此,就是各省的藩库,也是名副其实的少。
      朝廷既拿不出银子供应西北军用,这各项花费都归到各省藩库,这想来地方百姓的火耗银又要翻倍了。
      真是国之硕鼠,想到这库银多是被贪官污吏用各种名目纳入腰包,四阿哥的眼中就多了怒意。
      何以至此,何以至此!
      倾国之力,却是连万余兵马的后勤供应都如此吃力,想想如何能不让人倍感恼怒。
      但凡有一日,但凡有一日,四阿哥心里自言自语,接下来的,却是想到就已经让人发怔了……
      *
      京郊,海淀,曹园。
      李氏换了装扮,面色带着几分拘谨,看了看旁边站着地丫鬟绣莺,道:“看着还好吧,有没有不妥当地地方?”
      绣莺笑着说道:“瞧太太说的,哪儿还能有不妥当地地方,这个色儿的意思,最是衬肤色,显得太太越发贵气富态。”
      李氏如同在见江宁时,没有穿旗装,而是换了汉服。
      上身是石青缎地三蓝平针绣折枝牡丹褂子,下着酱色缎地暗花牡丹侧褶裙,头上只插了几支玉簪。
      听了丫鬟的话,李氏忙摆摆手,道:“不是说这个,是……瞧着……能遮住些么……”
      绣莺听了,点点头,道:“嗯,许是颜色儿深的缘故,看着倒是不如平日着眼。”
      李氏闻言,摸了摸自己个儿的肚子,却是也晓得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毕竟已经是七个月的身子,就算再遮掩,这一眼也是能瞧出身子不对来。
      “哎!”她叹了口气,神色却是颇感无奈。
      就听廊下有人道:“太太,大*奶打发回禀,道是老太太已经过了善村了,就要到这边园子。”
      李氏闻言,连忙起身,急匆匆地往外走。
      绣莺见了,忙带着丫鬟婆子们跟上,左右护着,怕她有不稳当的时候。
      待走到花园二门,李氏的额上已经星星点点,都是汗滴。
      却是有些走不动了,她听了脚步,有些粗喘气。
      就见前面的大门进来几辆马车,李氏的眼睛不由得有些泛酸,眼圈已经红了。
      马车停了,李氏走上前,嘴唇动了动,眼泪已经出来了。
      初瑜的马车的后头,已是先下来,走到婆母身边,一起等着里面的人出来。
      车帘子跳开,里面露出个老妇人的脸来,原是绷得紧紧的,带着几分严肃。看着李氏那刻,眉目间也多了些欢喜。
      这老妇人左手边,一个怯怯地小姑娘拽了她的袖子,露出半张白皙小脸来……
      *
      泪啊,终于写到这里了。汗,月票危机,拜求月票了,大家,拜求。。。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六十七章 窘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