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和王平回来后,杨暕就带着他们来到了御马监,目的就是想了解他们的情况。对于这个时代的西域,杨暕还是很好奇的。
在这个时代西域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格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开始独立发展。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36国,亦记载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
此时大隋和西域没有任何的联系,但杨暕知道杨广无时无刻的想恢复对西域的统治,所以杨暕对西域也格外的关心。
西域有什么?
对于杨暕来说,西域的东西并不吸引他,毕竟他能拿出的东西比这个时候西域有的好上不知多少,唯一让杨暕感兴趣的是西域的马,因为只有这个是他现在不能从现代拿过来的。
而在西域的马中杨暕最关心的是西域的汗血宝马。汗血宝马的传说最早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来了有关西域诸国的情报,其中就包括大宛宝马的传说。
汉武帝元鼎四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西汉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速度快、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
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从此以后,凡是有骑兵的人,无时不想有一匹汗血宝马。
杨暕这么关心西域的问题,其实也想引进西域的战马,
李鑫和王平虽然不知道杨暕心中所想,但还是把知道的说了一遍。此时的西域虽然没有三十六国,但是西域的几个国家还是不可小觑的。
不过从杨暕这么关心西域的情况,他们查觉到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
第二百二章 消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