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寿之神文的领悟,让欧歌在寿命上有所增加的话。
那么义之神文的领悟,就让欧歌对义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多少实际上的作用。
除了他整个人的气质都似乎被义影响到了。
如果放在古代,那么欧歌很可能就会变成类似宋江,晁盖一样的人物。
通俗点来说,就是小说中形容的那种,王霸之气,虎躯一震,四方朝拜。
行走江湖,报上名来,大家都会露出震惊神色,然后纳头就拜,叫上一声,
“哥哥!”
当然,义并不只是江湖义气,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义......
但是这又不能攻击,不能防御,甚至还不能像寿之神文一样,增加寿命,看起来似乎很是鸡肋。
但是这是对一般人而言,对欧歌自己就不一样了。
毕竟,他可是还读书,还修文气呢!
义的感悟,连带着欧歌对论语和春秋的领悟都加深了不少。
论语很好说,仁与义基本上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欧歌领悟了义之神文,那么连带着对仁之神文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至于春秋嘛,除了因为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春秋是儒家的经典,或多或少都夹杂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关键的是春秋本身蕴含的道理,春秋无义战。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诸侯混战,这显然是不符合义的。
所以,领悟了义之神文,再来看春秋,欧歌自然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悟了。
当然,相比论语,相比春秋,其实欧歌还有一个更加明显的提升。
那就是文气。
文气说白了可以是内力,是灵气。前者是武者对力量的描述,后者是修仙者对能量的阐释。
而儒家其实也有自己的说法,浩然之气。
儒家认为自己秉承天地正义,吊民伐罪,为民请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他们将自己修炼出来的能量称之为浩然正气。
取的就是孟子那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种能量,迥异于其他力量。
对于寿命的提升没有太多的帮助,或者说修为低的时候,这种力量的提升,并不能如同修仙一样,提升寿命。
但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用文天祥的正气歌来说,就是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虽然于寿命提升效果不显著,甚至用来和人厮杀也不怎么好使。
但是在面对仁与义,面对正与邪的时候,浩然正气就格外有用了。
我们经常听说,有皓首穷经的大儒,面对鬼仙,一声大喝,就能让他魂飞魄散。
欧
第354章 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