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利的把樊瑞引荐后,雷三郎趁机脱开身来,他感到一阵的轻松。
谁说这是容易的事?他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拓湿了,那种谈话每一句都得察言观色,句句小心。总算这关要过了,可以说各方条件凑成的最好的结果了。
接近道君皇帝赵佶,这就是一场赌博。
赌他对道教的信仰,赌他对得道成仙的渴望。
他们没打算跟赵佶讲道,也不可能那样做。这位赵佶皇帝对道教的痴迷程度,恐怕天下没几个人有他那么道性高深了。雷三郎直击的就是那种长生的yu望,这是道教能够影响这么多皇帝的最根本的东西;虽然一直以来道也没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但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yu望还是不断的把这些皇帝们推向了这里。
道教在皇帝这里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它没有保住皇帝的命。但雷三郎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想需要皇帝给他些可以宽松做事的时间,反正这个赵佶一时半会死不了,这也就够了。
他愿意钻研道教就去钻呗,只要认可了我们,咱就继续投其所好,让你兴致越来越高。反正道教研究得越深,就越相信成神成仙,因为按道教来说,祖师爷老子早就成仙了。
他们会赵佶也是要分步骤进行的,首先当然还是得由他来接触的。这位可是皇帝,有几个胆子像林灵素那样敢于跟他胡白活?
虽然他不知道当初林灵素是靠什么吸引赵佶的,但想来跟这得道升仙也不会差很多。
当然在这方面,他雷三郎的理论应该是新颖形象的。谁见过神仙境界?他就见过,要想宣传宗教你就得首先相信了吧,这样才可能融会贯通,货真价实。
开始的时候,雷三郎也只是为了水泊山寨弟兄们改弦更张,用一种神吹呼哨的信仰来凝聚人心;可这得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稍一放松人心就散,随着对“华盛天道”天天挂在嘴边上,他自己也差不多真“入道”了,虽然此道与彼道根本不同。
他们不会与赵佶开始就真的谈道,那是以后公孙胜的事。
他的什么“仙界”啊、“灵慧”啊、什么道玄仙长之类,更像是敲门砖,赵佶被吸引住了,一切皆成;他们并没打算像林灵素那样完全依靠赵佶活着,他们要的只是跟赵佶有这么一层“道友”关系。
万一不成,那就是天意了。反正情况已经不能再遭了,没有赵佶的反对他们一样得退回去。
他内心里信心还是满足的,赵佶没有什么理由不接受这种超凡脱俗的说教,否则他就不叫道君皇帝了。
好了,现在他已经是正在成长中的“道玄仙长”了,以后他还会不断地进步,灵慧不断的提高;一个油画就够他钻研几年的了,没准这回还真又造就了一个新的艺术家呢。
安排樊瑞接着进行“激活灵慧”是早已算计好的。他更善于察言观色,更理解这个社会,对道法也更专业一些,但他仍然不会与赵佶谈论道教理论。
178 佛罗密约2·【圣使会仙长】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