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安居士李清照那眼界多高,随随便便想找她题字哪是那么容易的?
可如今李居士的话更是让人一惊,这里便不知道是会引起多少羡慕还是嫉妒。
“好啊,但咱也有个条件。”李清照明丽的眼睛一转,“妙文本来由你首起,这两份纸稿也自然留与雷圣使。只是可否再留一篇新诗词,这不算过分吧?”
“那……那好吧。”跟居士打交道还真不是轻松的,这是被人又将了一军,雷三郎有些无奈的答道:“雷某争取在搜索头脑一番,尽力遵命就是。”
赵明诚他们二人先在雷三郎的红帖上用小楷写完,这才转身落笔到宣纸上。
帖子上的小字自然没几个人看得清楚,雷三郎也没急着借着暗红的光线看。他把注意力也是关注到二人挥毫的宣纸上。
赵明诚字体圆润,只见那上面写的是:萧瑟落霜新,叹无名,
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而李清照行文清丽,她上面写的是:雪夜归程尽,难独行。
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二人沉吟赏识片刻,然后相视一笑。
早有人过来,将两篇在红色宫灯下挂起。
众人都团聚过去看,陈兴义、文安远被推到最前边。
“诶,老习,你也写上几句去。”不知什么时候,银术可也凑到了这边来,他指了指剩下的那张宣纸,推了一下习古乃。
“得了吧,就我着点斤两,现在笔都不敢拿。还是看看那位陈学士吧……”习古乃苦笑着说。
现在很多人都在看,却没人说话,只有那琴声渐渐变得单调、悠长,就像一下一下的敲击着人们的神经。
赵明诚和李清照仿佛一对璧人,立在人们关注的中心,这一刻显得分外的容光焕发。
良久,众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陈兴义终于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原文本就奇骏,两位的添笔又是各有千秋,陈某也还是别献丑了的好。”
这下人们才又议论声起。
“雷圣使以为如何?”李清照面带笑意转向雷三郎。
雷三郎手拿两张帖子,无意识的在手中摔打着。他没有注意到周围刚刚发生的插话。此时在这琴声催促中,他还真沉入了对那《小重山》原词的认真回想之中。
雷三郎读过的书极多,类别也很繁杂。对他来说,文字就好像一种消遣,大多是一目十行一掠而过。也许这就是普通人的通病吧,各类知识很杂博,但大都是不求甚解。
不过他的记忆力相当好,凡是读过的东西,大多都有印象,很适合旁征博引侃大山。这种情况做专业研究当然很是不够,但气氛或者是环境合适了,可能就会可能就会冒出些读过的知识或者印象深的精妙词句。
猛听李清照一说,才彷佛梦中惊醒一般“岂敢岂敢,雷某哪有这文采。要说那个……那个似乎眼熟,倒是还真有些那种感觉。看来问题就在这‘归程二字上。”
正因为这个李清照添上的那两句里的“归程”二字的提醒,使他那《小重山》原词他倒还真回忆起不少,至少下阕应该是补全了。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筝,<
147 东京烟霞(四)·【银梅寒】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