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45 东京烟霞(二)·【银梅寒】2[2/2页]

啸傲水浒风 ·旋转的陀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雪楼伶评理的文士说道:“漫雪楼伶向来一语评文,首先评论的必定是一个标尺。获首评的陈文士的诗风效诗圣杜甫又不拘泥于杜工部文,能一语道出‘离经不叛道妙言可又二话?不再予以评说的只有两条:或高不可测或不值一顾。阁下贵文虽然写的正反前后盈盈满满,但自比一下陈学士的诗文,自己还分不出是哪类么?”
      这话可够不留情面的,雷三郎虽然没听说过陈兴义,可东京文人都知道,那陈兴义是自上辈文豪苏东坡苏学士和黄庭坚之后现在名头最响的后代人翘楚。宋人作诗向以诗圣杜甫为楷模,那时诗仙李太白并不怎么为人推崇;尤其是黄庭坚并不效仿其师苏东坡的豪放,而是极力推崇杜甫诗的风格,把一代诗风引向了极为严格讲究的诗词格律方向。
      如果说苏轼诗词中的豪放之风liu传千古,扬名海内外的话;可在当这个时侯,却是黄庭坚文名更胜。虽然现在也已经故去数年,可是他的文风却是现时的范本。
      作为比较公认的黄庭坚的继承者,陈兴义却能有所突破当然是难能可贵的。这位还敢比么,他愣了半晌最终还是垂头丧气的坐下去。
      他坐下了,可是依然有后来者站起来不断地要提一提自己的诗文。文无第一,谁都对自己的文字有着特殊的看法,不被敲打是明白不了的,或者说是不肯甘心的。
      琴声像是懂得人们的心思一样,变得平缓的流淌起来,仿佛在委婉的诉说。
      那三方的人物看起来大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文人,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看的吧。
      文安远已经按耐不住加入回去谈论诗文了,雷三郎没有接受他的邀请同去。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虽然易安居士李清照一举一动很是引起他的注意,但雷三郎还是逐渐把心思收回,放到了眼前身边这些人身上。
      他本来就对诗文一知半解,此刻他更不是为这文字而来,他更关心这里选人的方向。
      他发现了这里聚集人群的有些特殊的地方,诗文水平高未必真都是上上之选,特立独行才是真正的方向。从此间主人对他们这些人待遇来看,选出的方向似乎也还不只是诗文上的特立独行。
      东京汴梁的社会中心就是文人,莺师楼那里多的是做官的文人,而这里大多是未做官或者职位不高的文人。所以夜飞香君李师师待人更加委婉和聪慧,而漫雪楼伶就显得更加率真和直爽傲气。
      如果说李师师像绕指柔的水,那薛漫雪更像一团火。
      这漫雪楼伶虽然是号称以文会友,其实概念也是不一样的。她的挑选余地更大,也更敢说敢做,但似乎与莺师楼“官气”浓于“文气”类似,这里的内涵似乎也并不只是探讨文风那么纯粹。
      自己眼前他们这一伙人就是例子。不能说他们这里没有文人,习古乃和白娅儿就不输对面那些文士里的好多人,吕师囊深藏不漏,也许水平更高。
      习古乃、白娅儿等已经写过几天诗文了,并没有得到赏识;此次他们应该显然也不是靠着文采才进到银梅宫的。就这些人来说他早已看到,这里边大概除了白娅儿对漫雪楼伶的盛名和东京的诗文痴心迷恋以外,其他人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屋里谈诗论道已经很是热烈了,他们也并没有加入那些评论诗文的队伍中去。
      他们是商人么?商人无利不早起。花费诺多银两却不为亲近佳人,也不是为了醉心痴心谈文,他们是商人?鬼才信!
      他们这是要干什么来的呢,莫非跟自己有某些一样的地方。关心的是人抑或是这个大宋社会本身,关心的是东京汴梁这个大宋窗口所表露出来的东西吧?

145 东京烟霞(二)·【银梅寒】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