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四章 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2/2页]

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穆无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庾氏家族兴起,抑制王氏并凌驾于王氏为止。
      公元316年),刘曜围长安,12月11日,晋愍帝无奈出降,西晋亡。
      公元317年4月6日,可以说多方的角力中,司马睿得到了天大的馅饼,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史称东晋。他广辟掾属以为辅佐,有“百六掾”之称。农历六月,孤悬在北方的晋地方长官刘琨、段匹磾、刘翰等一百八十人上书劝进。
      公元318年4月23日,晋愍帝死于汉国的讣告传到江东,司马睿才于4月26日即皇帝位,改元太兴。东晋据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完全信任王导,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萧何”。王导也经常劝谏司马睿克己勤俭,优待南方士民,与人为善。司马睿和王导在草创期上演了一场君臣相敬相爱的佳话。琅琊王家也达到了权势的高峰,除了王导担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兵强马壮;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人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另外,王家在南朝时期出了八位皇后。
      大权旁落引起司马睿极大的不满,他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试图压制王氏权势。
      公元322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
      司马睿一败涂地,无奈之下,司马睿“脱戎衣,著朝服”,对王敦说道:“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朕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
      司马睿近似哀求的话,并没有抚平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征讨王敦时,曾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却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万户”,无疑又将司马睿嘲弄了一番。司马睿皇帝徒具虚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马绍有勇有谋,便想以不孝而废之,后因百官皆不从而作罢。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此后,王敦更加猖狂,以至于司马睿和他的朝廷成了摆设。
      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氏的权势,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打算让他参与朝政,钳制王导。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
      公元323年1月3日,司马睿忧愤病逝。终年47岁,在位6年。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建平陵。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结束了自己憋屈的一生。

第十四章 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