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汉朝篇 第两百七十一章 曹氏名将曹仁(下)[2/2页]

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穆无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智勇双全的武将,他并没有盲目发动对濡须的攻击,而是先派遣蒋济佯攻羡溪,用以分散朱桓的兵力,然后派遣儿子曹泰,直接进攻朱桓。
      朱桓果然中计,分派兵力去救援羡溪,等他反应过来时,派出去的士兵已经走远,朱桓只得用剩下的五千人,来抵御曹仁主力的进攻。
      因为敌强我弱,所以朱桓的部下都非常害怕,所幸朱桓临危不乱,即使给部下打气,并迅速制定防御策略。
      而曹仁以多打少,占尽优势,但他却偏偏在这种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他在派曹泰进攻濡须的同时,又分出一支部队,去进攻洲中。
      洲中在濡须的后方,是朱桓部将的家眷聚居的地方。曹仁这一招,咋一看,有点釜底抽薪的意思,如果这一行动成功,朱桓部将的家人落入曹仁手中,那么朱桓不仅要面对腹背受敌的问题,而且还要面对士卒离心的问题。
      聚歼一个没有战斗力的濡须,那是非常轻松的。但如蒋济所说,曹仁这个计策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
      水上交战,很大程度上要仰仗风速和水流的问题,朱桓的位置在濡须水上游,而洲中在下游,让部队顺流而下,进入吴军腹地,好进不好出,这种行为无疑是自取灭亡。
      但曹仁偏偏不听蒋济的劝阻,执意派遣常雕王双进攻洲中,结果被朱桓轻易击败,常雕战死,王双被生擒。
      相比于其他两路进攻吴国的魏军,曹休曹真虽然也未能攻下目标城池,但曹休在洞浦抓住风暴的机会给吴军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曹真也在江陵击败了诸葛瑾的援军,大小都有些成绩。只有曹仁这一路,没有一点战果,乃至于他的个人传记,都羞于提及此事。
      濡须之战是曹仁生平的最后一战,然而曹仁在此次战争当中的表现,还不如曹真曹休这两个后辈,可以说,曹仁一着不慎,便毁了一世英名,有点晚节不保。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曹仁的这场败仗对曹仁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曹仁当时是魏国地位权利最高的人,他的儿子曹泰也已经是军中的重要将领,如果曹仁地位稳定,那么他的后代势必也会显赫于世。但可惜的是,从曹泰官至镇东将军假节来看,曹泰该是一直处于远离魏国中央的一个位置,却又在濡须之战后再也没有战场表现,子孙后代可以说是销声匿迹了。
      反观在濡须之战的有些战果的曹休曹真,很快便进入魏国的权利中心,曹休官拜大司马曹真官拜大将军,他们俩在曹丕死后成为托孤重臣。曹丕之后的曹叡,临终前先后用曹休的儿子曹肇曹真的儿子曹爽为托孤重臣。哪怕是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没有什么才能却能入为尚书,出为关中都督。
      濡须是一个连曹操也打不下的地方,曹仁在这个地方吃了亏虽然不丢人,但他这一脉却因为这个败仗就永远的远离魏国的政治中心了。(本章完,未完待续。)

汉朝篇 第两百七十一章 曹氏名将曹仁(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