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请求在遥远的轮台屯田,想要建起烽火台,这是使天下人受惊和劳累,而不是优待百姓啊。现在朕不忍心听到这种话。大鸿胪等人又商议着企图召募囚徒去陪送匈奴使者,堂堂正正地将这种人封为侯爵,作为对匈奴愤怒的回应,就连五霸也不会做这样的事。况且匈奴得到汉朝的投降者后,往往提取他们,进行搜身,盘问他们所听到的事。如今边塞涣散,有人擅自逃出塞外,竟无人禁止,堡垒的长官派士兵出去猎捕野兽,贪图皮肉之利,士兵被逼得困苦不堪,烽火陷于荒废,即使出现了以上过失,在送上来的文书中也不见反映,直到以后有投降者来,或是捕到敌俘,这才知道实情。当今正致力于禁止苛刻残暴现象,制止对百姓任意敲诈,努力发展农耕,贯彻对养马者免除赋役的法令,对军队只填补缺额,保证军备不荒废而已。望各郡和各王国二千石级官员将多献畜马的良策和补充边疆士兵缺额的建议进献出来,随同政绩报告一起,在朝廷进行对答。
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雄才大略,开启汉朝对匈奴战争,横扫寰宇。在汉武帝以及一众杰出将领的带领下,汉军马踏匈奴,封狼居胥;震慑西域,设置都护府;东征朝鲜,南灭百越,扫平西南诸夷。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的领土疆域扩大将近一倍,华夏民族威名远扬,不输唐朝盛世时万国来朝的气势。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雄韬武略的帝王,在晚年时却颁布《轮台诏罪己诏》,表达自己的悔恨,这又是为何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从《轮台罪己诏》本身说起,事实上严谨的讲,《轮台罪己诏》是一种学术上的说法,历史上汉武帝真正所下的诏书乃是《轮台诏》,而非《轮台罪己诏》,不过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认为此诏书与罪己诏无异,因此将它称为《轮台罪己诏》。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刘彻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他对诸臣说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资治通鉴》)随后汉武帝听取田千秋建议,斥退方士。不久之后,桑弘羊等人建议在轮台屯田,用以征战,汉武帝却否定了他们的想法,并下《轮台诏》,表明自己的决心。汉武帝的行为其实出乎桑弘羊等人的预料,因为在不久之前,汉武帝依旧在对匈奴用兵,征战想法并未消退。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汉武帝改变了主意,并下《轮台诏》悔过呢?
这其实是个已经进入政治统治末期刘彻的最后的挣扎,他想要看一看天下是不是还任他这个皇帝,还认可汉家政权吗,结果可以说刘彻是赌对了,可以说在对外战争的接连胜利后刘彻的威望是极高的。(本章完,未完待续。)
汉朝篇 第一百二十章 幸运的太子(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