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权计划再次失败了。
大太监卜喜万分沮丧,这样的尝试他已实施过多次,但都失败了。
卜喜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几乎都听由他摆布。
但梁王炎怀梁就像悬在他头顶的长剑,随时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因为梁王的可怕之处有两点:
第一,他统领十万禁军,牢牢地控制着帝都洛城。
第二,他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也是一个武林高手,和炎朝五大派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门下食客三千,个个都是能人异士。
如果想撼动他的位置,除非是炎宁帝点头,让其交出玄天兵符,交出帝都洛城的控制权,方能有几分胜算。
卜喜从一个小小的巾帽局托衣少监(替皇宫中的皇子皇妃送衣服的小太监),经过十几年的潜心运作变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虽无宰相之名,却是宰相之实。
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不想失去现在的权力,不仅不想失去,他还想拥有更大的权力——那就是当皇帝。
天亮的时候,卜喜伺候炎宁帝睡下,一夜未睡的卜喜并没有一丝的困意,他来到养心殿的书案前,批阅起奏折。
两个时辰,卜喜已经将前一天全国各地送来的奏折批阅大半。
他伸了伸懒腰,再次拿着一个奏折反复阅读起来,看完眉头紧锁,那双狭长的小眼睛,眯得更小了。
他在内心权衡着自己的利弊,而不是江山社稷的利弊。
他一边念叨着:“不行不行,他离得太远,而且性格太过耿直,不行不行!”一边提笔在奏折上划下了一个红色的叉。
这封奏折又是南楚王梁怀瑾呈奏上来的,他多次写奏折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申请扩军。
这次,南楚王梁怀瑾的理由是南方匪乱猖獗,特别是江南西道和闽越地区。
虽然祸害炎朝多年的倭奴突然神秘地销声匿迹了,但不堪繁重赋税的流民作战能力毫不逊色于倭奴。
南楚王虽然实际有十万军马,但由于炎朝朝廷多次削藩,名义上只能保留两万五千名士兵,其余的七万五千名士兵是南楚王自掏钱养着的。
两年多下来,南楚王已经府库亏空严重。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发誓这是最后一次写奏折,如果朝廷再不管他的死活,他也不会在顾及什么叔侄之情。
卜喜没有抓住最后一次机会,将南楚王的心拉回来,而是将南楚王推向了另一个彼岸,为炎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祸根。
当然卜喜管不了这些,他明白自己现在的权力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军队力量的这根支柱,他精心构建权力大厦随时都可能轰然倒塌。
批完奏折的卜喜趁着夜色再次出宫,独自一人来到了梦仙楼,不过这次他走的是后门。
要说这梦仙楼,可不是一般的存在。
梦仙楼是卜喜出资资助的,内设有密室,也是为了方便他和各地州官权钱交
第64章 佞臣坐朝堂,早晚都得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