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二章 关于天雄军宿卫的公文往来 中[2/2页]

大宋终结者 空梵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李昪两次的化险为夷加上童谣的威力,还有他之前对宗教的虔诚,使得耳濡目染下的李璟对这些神神秘秘的事情也越发敬仰起来,宗教是派什么用处的?
      不就是负责解释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或者事情么?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栽倒在宗教的说辞之下?
      两种人:最聪明的和最笨的。
      李璟显然属于前者。
      同时乱世中也是宗教势力扩张最为厉害的时候,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是无法分清宗教与迷信区别的,或者说中国历史上的宗教大部分时候都是以神秘主义为幌子来招揽信徒。
      哪怕你贵为天子,往往也会入套,历史上佞佛的帝王还少么?
      西方也是如此,不过西方是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彻底打碎教廷的桎梏,将宗教演化成为一种形而上的哲学存在。
      而中国则是到了49年后……
      起码在南唐,虽然大家都是圣人门徒,口头上都说要敬鬼神而远之,但一到初一十五,该烧香烧香,该磕头磕头,紫金山上道观庙宇的生意都好的不得了。
      再说中国人的宗教观向来是和谐共处,家里给大成至圣先师上完香后,再去道观求个签,随后去庙里随个喜,下山的时候顺便去庵堂吃碗素面,也是不少人紫金山一日有的主要行程。
      这种大环境大氛围下,人就会变得格外敏感,事事都要讲究口彩吉利。
      万一碰到个不吉利的事情或者所谓的先兆,就要想办法去化解或者祈禳。
      否则,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就会变得格外别扭,而在这种别扭状态下,也确实容易发生意外,如此一来反而是坐实了坏兆头确实会带来厄运的逻辑。
      负反馈一旦形成,人就很难跳出其间,这也是后世邪教洗脑的主要手法之一。
      当然李弘冀不是穿越者,懂的没那么多,但他懂李璟。
      知道自己的文学中年老子,最看重的就是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天雄军干过如此晦气的事情,如果不是专门提出来,几乎都没人想得到了。
      吴国的杨家已经和历史的尘埃一般,消散在南唐的上空,就是上个月的餐霞楼事件后,从李璟到内司,也从没想到要去提审一下,泰州丹杨宫中的杨氏族人……
      如果不提这个事情,李璟巴不得让天雄军来宿卫,可一旦点出之后,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
      眼下李璟等于是吃了个哑巴亏,他不是李弘冀这种我命由己不由天的狠戾性子,见天雄军如此晦气,心中便打了退堂鼓。
      李璟只好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前线也确实掉不开部队,有李景遂、李景达、宋齐丘压着,李弘冀能耐再大也翻不起多大浪头来,再说不是把六儿子也推出去了么。
      而且看样子,这小子似乎干的还挺欢,如此多重保险下,这天雄军的事情就放到以后再议吧。
      一路在轿子里想着,到了清辉殿也拿定了主意,让手下拟旨,鉴于江北前线依然吃紧,调天雄军宿卫的事情便暂缓吧。
      写完后也懒得过门下和尚书二省,直接用印后便让人快马送了去。
      ……
      时隔一日便接到两封截然相反的圣旨,柴克宏此时对李弘冀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夸赞的词来,只是愣愣的看着这位节帅。

第七十二章 关于天雄军宿卫的公文往来 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