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源越过柳如絮往狱警手里塞了什么东西并没有再次对柳如絮动手,便放下了心。
柳如深挪到柳如絮身后,小心翼翼的看着她,他也知道这次恐怕把柳如絮坑的够呛。
不知他刚刚的表现能不能让柳如絮满意,不要和他一般计较。
“从现在开始,你们两个不准出家门一步!”柳江源冷着脸,把两人推进车子。
柳如深的脸一下就垮了下来,高声叫道:“我还要上学!”
“自己在家自学!你这成绩,少几节课也没事!”柳江源态度强硬。
柳如絮看着车窗外挑了挑眉,她这好不容易重获的自由又被剥夺了,一夜之间重回解放前。
玩味的看了眼柳如絮深,却发现柳如深低眉丧眼的根本不敢看她。
到家之后两人自然是又挨了柳家两位太太的数落,柳如絮头昏脑涨的回到房间,女人唠叨起来简直让她有种自绝于此的冲动。
当然对于柳如深拉她去游行这个说辞家里没有一个人相信,所有人都坚定的认为是柳如絮在祸害柳如深。
毕竟是有前科的人,没人愿意相信她。
只不过话说回来,柳江源在天津这些年生意做到这么大也不是没有道理,她和柳如深才进去多久就有人给柳江源通风报信让他来赎人,看来柳家在天津的关系远比她想的还要深厚。
经此一事柳如絮明白柳江源短时间内是不会放松对她的控制的。
她与柳如深不同,柳如深毕竟还有未完成的学业,而她则是闲人一个并没有必须要出门的理由。
柳如絮拿出她的行李箱,里面放着早就整理好的行李。
这是她在上军校时养成的习惯,背包里的东西永远都是整理好的,如此才能在紧急集合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集合地点。
毕竟误了时辰是要站军姿的,而教官们通常会在这时在手掌和裤子间塞张扑克牌,只要掉下来一次再加站半小时。
血与泪的教训逼的军人们充分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柳如絮仔细检查了里面的东西,确定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于是便把它收好放在床下。
这段时间在家过够了舒服的日子,终究是到了该启程的时刻。
她翻出张稿纸,拧开钢笔打算给柳如深写一封告别信。
柳如深曾要求她临走之前知会一声,若是她就这样一声不响的走了,只怕这小孩儿要恨上她很久。
“如深吾弟,见信如面。
今逢国家危难之际,内有国贼,外有虎狼,我泱泱中华已至大厦将倾之时。
北有东北一百一十三万土地沦陷日寇之手,南有上海繁华盛世淹没于硝烟之中。
日寇于我中华大地屡犯暴行,烧杀抢掠已成家常便饭,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其妄图吞并中华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梁溪先生有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我中华儿女值此危难之际应挺身而出,反抗日寇之爆行,护我祖辈之安眠,捍我祖国之河山。
吾虽女流,却有不输须眉之志,虽流血而不惧,虽殒身而不恤。
惟愿四海升平,河清海晏。
姐,如絮字。”
就是这么短短的几行字,柳如絮写了整个下午。
她其实想说她要去抗日,她要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让柳如深不要笑话她的志向,毕竟妇女能顶半边天。
可她要真这么写了,只怕柳如深第二日就能把她的信拿出去展览,让他的同学们看看他大姐是个文盲,彻彻底底的的文盲。
念及于此,柳如絮勉为其难的用了她仅剩的那么一丁点文化对她这封信润了润色,当然不管符不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书写习惯她都非常满意。
而事实上,她也只能做到这种地步,毕竟文化水平有限。
没有学富五车,写不出正经的之乎者也。
柳如絮抖了抖稿纸,顺手合上了手边的字典,装作她从来没有翻开过这本字典,所有的字都是凭借她自己的努力写出来的。
看着稿纸上许多大小不一,明显是因为不熟悉所以一笔一划写上的字,她摸着下巴心中暗叹,建国后推行简体字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48章 入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