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零六章 产业升级[1/2页]

从大学教师开始 大熊不是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要移民跑路?”
      沈光林觉得有些可笑了,这怎么可能嘛!
      就算是沈某人有这个想法,老李家的人也不能同意的啊。
      而且,即使李蓉姐妹俩同意移民,沈光林自己也是不会肯的,他就不是那样的人。
      沈光林发誓,他就是取得再多的成果,也绝对不考虑移民到海外去。
      即使,有些人给他穿了小鞋,这说明沈某人做的还不够好,至少,实力还不够强嘛,不打败这个人,而是躲到国外去,这算甚么英雄。
      人都说三十而立。
      其实不用三十岁,在人成年之后,三观也就形成了。
      而人的三观一经形成,往往很难再做改变了。
      沈光林是穿越过来的,但毕竟也是年轻人,是理解当前年轻人的思想状况的。
      这个年代的人确实有些“崇洋媚外”。
      没有办法,当前华夏和西方之间物质文明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说句难听的话,这个时代的一些人,比如跟沈光林年龄差不多的人,他们甚至是跪视西方的。
      尤其是去西方国家“考察”过之后,他们根本不觉得华夏能够有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天。
      到了70后,他们也是半跪视的一代,依然觉得什么都是国外的好,不接受任何反驳;80后要好一些,算是仰视,爱国,但还是觉得进口的东西更好一些;90后就不一样了,他们从小的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平视,觉得国内的东西也不差;到了00后,他们甚至已经有点歧视西方了,他们除了能够挑起事端还能干什么呀。
      而沈光林就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成长以来的一代人,算是拥有了非常强大的文化自信,而这种文化自信是需要时间和经济基础来建立的。
      在1988年的今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并不是先知,他们也不能足够的了解历史,也没有见过真实的西方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在一些媒体的宣传和烘托下,他们就对西方产生了盲目的崇拜。
      其实,在欧洲刚崛起的时候,对东方也是充满敬畏和恐惧的,这种敬畏和恐惧最后还是靠抹黑和批判这才获得的自信,如同2020年以后西方媒体正在做的那样。
      在80年代的华夏,很多人觉得国外的媒体都是公正的,无私的,可以堪破一切黑暗。
      然而,到了2020年以后,国外的媒体就成了偏激的,虚伪的,根本就是戴着有色的眼镜在看世界。
      其实,国外的媒体没有变,变化的是华夏。
      华夏的经济,华夏的国际地位不一样了。
      他们以前是友好的,甚至友好中带着一些怜悯和傲慢。
      华夏强大了,他们就是敌视的,敌视之中带着污蔑。
      沈光林是穿越过来的人,他的三观早就养成了。
    &nb

第九零六章 产业升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