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四零章 打脸[2/2页]

从大学教师开始 大熊不是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这个年代的城隍庙已经很见繁华了,可以吃的小吃很多,也不用粮票,只要有钱就行。
      从去年开始,供给票的作用就开始减弱了。
      去年夏天在京城菜市场买蔬菜不再用配给票了;到了冬天,一些早点店小吃店也放开了,只要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
      这也说明,经济正在好转,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
      两个人在城隍庙也就是瞎逛一通,他们在魔都本就没有朋友,现在事没办成,那就只能回去了。
      这个台阶肯定不能自己找。
      “沈老师,我有个同学,在齐鲁大学教书,他的生物水平也很不错的,咱要不去泉城看看吧。”
      “也好。”
      出来总得有收获不是。
      从魔都去泉城坐的是下午的火车,还好京城大学的面子足够大,买的是卧铺,这属于应急库存,一般人拿不到的。
      一直到上火车出发了,沈光林都没有和窦伟提关于聘请生物学者的事,别提,提就翻脸。
      泉城大约在京城和魔都中间的位置,濒临黄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出过李清照,秦琼,辛弃疾,房玄龄等人。
      既然房玄龄是泉城人,那房遗爱的籍贯应该也是泉城人,房先生可不是房事龙,而是史上第一绿帽王。
      魔都到泉城800公里,火车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狂奔,一整天才到,这是为什么?
      中途需要加水加煤嘛,这是不可避免的必要步骤。
      遇到这样的站点,那就可以出来活动活动。
      他们到达泉城的时间点又是下午,一路上没有发生任何可以记载的故事,除了路过安徽的时候买了些狗肉。
      其实,沈光林应该早来泉城的,这里更适合他,因为他“好吃”。
      喜好美食不是恶习,来了泉城一趟,不吃点正宗鲁菜是对不起这趟行程的。
      下午这半天的行程还是挺紧张的,沈光林带着窦伟先是去看了黄河,然后又去吃了九转大肠,天黑了这才去齐鲁大学附近找招待所。
      现在的齐鲁大学还是一所正规的好学校,还没有伴读这项福利。
      这算不算千里奔袭。
      学校放假了,校园里人不多,这个年代的趵突泉也没那么好看,大明湖倒是可以转一转,游走的容嬷嬷还是挺多的。
      窦伟的同学姓孔,孔繁东,是孔子的74代孙,往下数就是“详”,“令”,“德”。
      当然,老孔并不是孔家的嫡系子孙,虽然他也是曲阜人。
      在一个姓氏中,辈分越低,往往他的祖上越尊贵,是长子长孙的可能性也最大。
      只是不知道,现在如果去曲阜玩,是不是有会背《论语》免门票的福利。
      老孔阅读了沈光林的演讲稿,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很难,想实现这些条件需要克服的东西有很多。
      能有多少,无非是缺少一件cr仪器而已,而怎么知道cr,沈光又不知道。
      沈光林跟老孔聊了一下,发现他的水平确实不错,既然能够在齐鲁大学教书,那水平肯定不错,总得会点挖掘技术吧。
      “去京城?我能干什么,别开玩笑了,我孩子才两岁。”
      面对沈光林和窦伟的邀请,孔老师很犹豫。
      “去京城大学做专职的研究员,正规编制,可以评职称的。”
      老孔动摇了。
      无论在哪个年代,去京城都是一个不可破解的命题,但凡有机会,但凡有人接到邀请,很少有人不愿意去的。
      真的要是不愿意去,那总有不能去的理由。

第二四零章 打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