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二二章 发病[1/2页]

从大学教师开始 大熊不是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甬城这个城市不错,还是颇有历史和人文氛围的,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天一阁就是不可不去的景点。
      这里藏书甚多,有些堪称无价之宝。
      原本这里是私家珍藏书阁,后来也开放给外姓人进入阅读,比如黄宗羲,比如梁启超。
      沈光林曾经以为,梁启超和康有为是差不多的人物呢,其实不是。
      梁任公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老康呢,投机分子,几乎可以说是个骗子。
      当然,老康还是很有探索精神的。
      晚年的老康更是有趣,他不满足于自己的运动能力不足,竟然换上了黑猩猩的,结果排异反应,死了。
      金陵距离甬城并不遥远,但这是沈光林第一次来这里,对它的第一印象很好。
      而且这里天主教堂颇多,有很深的历史印记。
      包船王老家就是这里的,近乡情怯,乡音不改。
      不过,甬城话和沪海话很近似,但是沈光林一句也听不懂。
      大约,除了“小赤佬”和“阿拉”,其他的他就真的不知道了。
      现在的甬城市区很小,即使是在后世,它的市区面积也不大,大的是郊区,如鄞州,如北仑。
      据说,北仑的新契有个村子,大约在保税东区附近,名字就叫做“高潮村”。
      凡是从出口加工区过来的公交车,到这里了就会停下,喊上一声:“高潮到了,有下车的乘客请走后门。”
      真有其事的,大约是明州路和黄河路还是长江路交叉口的位置。
      包船王援建的学校位置不在北仑,就在市里。
      视察工地此行的是必要行程之一,沈老师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因为包船王介绍说,沈老师是校董会成员,以后这里归他管。
      这怎么可能,即使包船王是捐款人,学校的管理还是公办。
      什么是校董会,大家也不知道,也不太关心。
      而且当地的工作人员对待沈光林也并不算热情,大家只是象征性的客气一下,大约是看沈光林年轻,也没有人拿他当一回事。
      沈光林也不在意,他又没出钱,就是盛情难却过来走一趟而已。
      没有利息关系,那就什么都不怕。
      工地到了,工作面很大,工人也很多,但是施工效率不高。
      跟京城的建筑公司已经基本现代化了不同,这个年代甬城这里的施工条件还是比较简陋的。
      用毛竹做的脚手架,弯钢筋都是用人力和钢管,搅拌混凝土使用的也是人力搅拌机。
      唯一机械化的东西大约就是一台施工电梯了,塔吊自然是痴心妄想,就这个施工电梯也不是一直能开着的。
      这东西摔了好几次了,只能送货,不能坐人。
      这怎么能行呢?沈光林跟船王建议:还是要注意安全呀。
      用毛竹做的脚手架,连个护栏网都没有,万一有人摔下来,那该怎么办。
      船王一想也是。
      自己捐款是为了造福家乡,万一出点安全事故,这是要记在学校历史中的污点。
      安全第一!
      这很重要,安全措施不达标,宁可停工整顿,等各格了再复工也不迟。
      工期并不急。
      “停工整改”这个建议是沈光林提的,不少人看他的眼光顿时充满了厌烦。
      这个年轻人也就这点能耐了吧,为了显示权威,还搞这些乱名堂。
      沈光林多大度的一个人呀,自然没有在意这些人的看法。
      不过,自己既然过来了,那就要显示一点能量。
      既然你们不开心,那就多找一点让你们更加不开心的事情给你们做。
      想找茬的点很快就找到了,不是别的问题,问题出在沙子上。
      这里需要的沙子量很大,堆积的像个小山一样。
      而且运送过来的沙子很粗糙,需要筛过之后才能用。
    

第二二二章 发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