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章 字字珠玑,步步为营[1/2页]

千秋一叶叶千秋 小白红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淳风这一声冷喝,在铜殿之中,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铜殿的大门已经紧紧闭合。
      昨天夜里,他和寇仲、徐子陵前来净念禅院盗宝。
      本来是计划周密。
      先由寇仲、徐子陵引开净念禅院四大金刚和梵清惠的注意力。
      然后,他再入铜殿盗取和氏璧。
      铜殿之中,有了空守着和氏璧,本来了空已经被引走,但却是在他拿到和氏璧的时候,又去而复返。
      而且,还将铜殿大门给关上了。
      不过这一切,本来都在李淳风的算计当中,即便是了空返回,他自信了空一人也留不下他。
      但,算来算去,他却还是算漏了被梵清惠请来的佛门四大高僧。
      李淳风在看到这四个老和尚的一刹那间,便知道,梵清惠对于和氏璧不是一般的重视,居然为此而请动佛门四大高僧来助阵。
      而在此之前,他却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得到。
      李淳风知道,今日,是他大意了。
      从那日在洛阳城的茶馆之中见到师妃暄之后,他就伙同寇仲、徐子陵在一起图谋盗取和氏璧。
      但是,盘算来,盘算去,最终还是棋差一招。
      李淳风知晓这天下间所有数得上号来的高手。
      佛门四大高僧的武功绝非泛泛之辈,他们所以名不显于江湖,只因他们几乎从不卷入江湖俗事内,所以并不像宁道奇那般名震天下。
      当年嘉祥和四祖联同天台宗的智慧大师、华严宗的帝心尊者,追捕石之轩,连阴癸派都噤若寒蝉,不敢插手或沾惹,四大圣僧的厉害由此可知。
      论实力,四大圣僧任何一人都足与宁道奇难分轩轾。
      此番,他虽然有宁道奇护持,但宁道奇此刻还在禅院外等候他的消息。
      他现在连铜殿也未必能出得去,如何给宁道奇传递信号呢?
      李淳风心念急转,身子早已经如同鸿毛一般朝着铜殿的大门飘去。
      这座铜殿没有半扇窗户,只在瓦顶上开了四个拳头般大的通气孔。
      想要离开铜殿,只能打开门,从门口出去。
      李淳风的身法已经足够快。
      但是,四大圣僧的速度也不慢。
      就要李淳风无限接近铜殿大门之时。
      两道劲风从李淳风的左右两侧袭来。
      若是李淳风硬要伸手去开启铜殿大门,必然要完全承受这两道恐怖的劲气。
      李淳风只得往后急转而退。
      此时,一道古怪诙谐的声音好似从铜殿的四面八方传来,只听得那声音道:“若人求佛,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
      “不取你精通经论,不取你王侯将相,不取你辩若悬河,不取你聪明智慧,唯要你真正本如。”
      “要眠则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这禅唱的话语之中不但隐含着令人容易明白的智慧,最厉害处是能把声音弄得飘忽难测,在铜殿之中,也是隐隐约约从四面八方传来。
      这等实力已然超越了江湖上九成九的人。
      李淳风被迫退回殿中。
      他站在铜殿之中,环顾四周,方觉四大圣僧早已经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将他给彻底围住。
      而在铜殿的最深处,还坐着一个笑语吟吟的了空和尚。
      这五个和尚加起来,李淳风知道自己今日想要带着和氏璧逃脱,却是难了。
      不过,总归是要试一试的。
      他倒是想看看这四大圣僧到底有多么厉害!
      不过,在正式交手之前,李淳风还是打算尽量拖延时间。
      因为,他知道,当宁道奇发觉自己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出现在禅院外时,定然会进来寻自己。
      李淳风并不想就此放下和氏璧,失败而走。
      这一趟任务是师父派给他的,如果失败了,那这脸可就丢大了。
      不到万不得已,李淳风不想认输。
      此时,李淳风淡然道:“先前说话的可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
      这时,只见站在李淳风正前方的一个老和尚哈哈笑了起来,他饶有兴趣的看着李淳风。
      这老和尚便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
      乍然看去,他似乎在百岁高龄过外,他的那一对白眉长垂过耳,雪白的长须垂盖隆起的肚腹。
      但定睛细看,他两目神光电射,脸肤却幼滑如婴儿,且白里透红,青春焕发,光秃的头顶,锃亮无比。
      人虽然肥胖却不臃肿,一派悠然自得,乐天安命的样子,给人一众和善可亲的感觉。
      “小子果然与佛有缘,一猜便中。”
      只听得道信和尚笑眯眯的说道。
      李淳风淡笑一声,道:“大师是不是见人就说,与佛有缘呢?”
      道信老和尚听了,笑意更甚,只听得他继续说道:“好小子,伶牙俐齿,那老僧且再问你一言,上是天,下是地,前后佛堂,左右围墙,宝贝在那里?”
      李淳风自幼跟随叶千秋修行,练武只是李淳风修行的一部分。
      叶千秋时常会将他几百年的心得体会,还有见识灌输在李淳风的身上。
      李淳风听到道信和尚这一问,便知道老和尚这是在考校他。
      老和尚此举,正合李淳风之意,只见李淳风微微一笑道:“是否正如四祖刚才所言,宝藏只能从本如求得?”
      道信老和尚笑得呛气的道:“唉!好小子,我还以为你会答宝贝是在手中!”
      “好啊!”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雪酒,日往烟梦;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黎行过,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李淳风闻言,倒是听明白了这道信诗文中形容的境界。
      那是一种旷达而没有任何约束,啸做山林的生活方式。
      李淳风淡淡一笑,他爹李播弃官不做,在终南山上做隐世多年。
      道信诗文中所形容的境界,他爹早已经达到了。
      这道信想从言语间削弱他的斗志。
      却是大错特错了。
      道信根本不知道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这世上恐怕不会有第二个人和他受到的教育是相同的。
      这种所谓的隐士劝退之言,又岂能影响到他的斗志呢?
      师父常说,天大地大,唯我心最大。
      我心在自我,任凭你如何言语,又与我何干?
      李淳风笑语吟吟的回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道信听了李淳风这诗句,脸上泛起惊讶之色。
      只听道信感慨道:“李施主小小年纪,居然有这般道心,老僧佩服!佩服!”
      李淳风呵呵一笑,道:“大师不必夸赞,小子能有今日之造化,全靠我恩师教导有方咧,这一首诗,也不过是小子从我借师父那里借来的。”
      李淳风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道信想要在言语间削弱他的斗志。
      他李淳风也一样可以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李淳风深知,梵清惠能将四大圣僧请来净念禅院,就是因为太过忌惮他师父。
      四大圣僧虽然没有见过他师父。
      但是,梵清惠肯定和四大圣僧描述过他师父的厉害。
      现在,他顺势将师父给搬出来。
      便是要在四大圣僧的心中将师父绝世高人的形象给牢牢烙印。
      佛门势大,但天机阁不是吃素的。
      四个老和尚若是敢不分轻重的伤了他这个晚辈,定然要承受来自他师父天机子的震怒。
      一句话虽然简单,但是背后透露出的意味,却是一点都不简单。
      四大圣僧都是人精,如何不明白李淳风的意思。
      只听得道信和尚持手道:“阿弥陀佛,早就听闻天机子道兄功参造化,想不到天机子道兄教导徒弟的本事也是如此高明。”
      这时,只听得一声佛唱,接着钟音轻呜,诵经之音似遥不可及的天边远处传来,若不留心,则模糊不清,但若用神,则字字清晰,无有遗留,分明是佛门一种奇功。
      却是道信和尚又突然唱道:“碧山人

第26章 字字珠玑,步步为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