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章 让人心酸的事实[2/2页]

女人的世界 安徽临泉韦寨王子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外面什么地方,只要回咱们草庙这个县城,第一件事儿就是去那家吃上一碗鸡丝烩面。”张咪儿很替那家鸡丝烩面叫好似的说。
      鸡丝烩面?小米听着就觉得稀奇,鸡丝咋的一个烩面法儿?把鸡肉切成丝,再放到锅里去跟面和在一起煮熟了?自己做饭也做这些年了,还从来没有听说有这样一个做法儿。要是这样的做法儿,做出来又该是啥味儿?
      “那家的鸡丝,撕得跟头发丝儿似的细,烩面也扯得劲道,浇面的汤子味儿也纯。”张咪儿不停地向小米的大舅说着那家的鸡丝烩面。
      鸡肉还能撕成头发丝儿那样细?小米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做法儿了,在村子里,谁家要是杀鸡了,拔毛打理干净以后,啪嗒啪嗒用刀一剁,揉上盐腌上一阵儿,锅里放油一煎炒,放上藿香、紫苏、茴香啥的,大块儿的鸡肉吃起来很解馋,从没有见过有谁家把鸡肉在那儿一丝子一丝子地撕下来再下锅的。再说了,那样细的鸡丝咋的一个撕法儿!
      “都给你说得要淌口水了。”小米的大舅向张咪儿笑着说,“听你这么一说,不饿也能吃上一大海碗。”
      “他家可怪了,一个人一次只给你做一碗,就是你吃不饱给再多的钱,都不会给你做第二碗。”张咪儿很奇怪地向小米的大舅说,“除非你吃了一碗结账后出了他家的店,在外面转上一会儿再回来,那时他就会给你按新进店的顾客给你做上一碗。”
      “还真怪了,还有开饭店怕大肚子汉的。”小米的大舅也不理解这家烩面馆的做法了。
      “他们家的顾客太多,去吃他们家的鸡丝烩面的人总是排着队。大概他们家为了照顾后面的顾客,就立了这样一个规矩。”张咪儿推测似的这么说。
      小米虽然以前没有进过县城,但是,那个驴堆儿集也隔上个月把半月地去一次,给集市两边做买卖的人家也打过交道,那些卖东西的人家都恨不得让人一下子把他们的东西都买完了,哪有像张咪儿说的这家啥子鸡丝烩面馆子的人家这样做买卖的!可张咪儿又说得真真的。
      “你这么说,他们家那么多人等着吃烩面,怕是排到咱们的时候要耽误看电影了。”小米的大舅琢磨了一下,“要不这样吧,咱们先找一个地方吃点儿垫吧垫吧,等电影散场子了再去吃那家的鸡丝烩面。”说着,他抬起手腕子,右手扒拉了一下袖口,看了看戴在左手腕子上的那块表,“离八点的那场电影还有四十来分钟,你这样说那家的红火,怕是来不及了。”
      张咪儿听说还有四十来分钟就要到晚八点的那场电影了,有点儿丧气地叹了口气,说:“那就先找个别的地方买点儿东西垫垫吧。”
      “大舅,张咪儿说的那样新奇,我倒想看看那个鸡丝烩面的做法儿。”小米见张咪儿丧气的样子,向大舅笑了一下,说,“咱们还是先过去看看,要是等的人真多的话,咱们再吃点儿别的啥也成。”
      “让小米姐见识见识也成。”张咪儿随着小米的话说,“今天礼拜六,可能去那儿吃鸡丝烩面的人会更多。咱们就先去那儿让小米姐看一眼,然后弄点儿别的吃的垫吧垫吧,等电影散场了再过去吃他们家的鸡丝烩面。”
      “那就先过去看一眼。”小米的大舅点了一下头说,“估摸着小米她们两个也没见过。”
      这是一家不大的门脸儿,从屋山这面墙开着向街开门,筒子一样。整个店铺里从外面看起来不大,往店里深了瞅,却很能装人,几十张桌子把整个店铺摆得满满的,每张桌子还没的闲空儿,一拨客人走了,还没等店小二进行收拾,又一拨客人屁股一扭又坐了进去。尽管如此,门口排队等着吃饭的客人还是乌秧乌秧的,催得那个穿着白大褂头戴白帽子的厨子忙得像屁股后面着火了一样。
      小米很惊奇地远瞅着这家鸡丝烩面馆子,门脸前放着三个炉子,一个大两个小,三个炉子里的火都给啥子东西吹得呼哧呼哧地往外蹿。那个大炉子上架着一个大锅,像村子里下粉条儿时用的大锅一样,一锅能盛几十桶水,大锅没盖子,锅里翻着很大的气泡,把很多只囫囵个儿的鸡折腾得一上一下地翻。两个小炉子上两口带把子的小锅给两个打下手的女人操持着,虽说两个女人操持着两口小锅,也忙得像脚底板子给啥子东西戳了一样。那个穿着白大褂子头戴白帽子的厨子更是不得闲了,不停地从一个簸箕一样大的盘子里拿起一个面片子,先是两手禁着劲儿伸开胳膊往两边儿扯,扯着扯着两手就上下抖起来,他手里的那个面片子给他越抖越长,最后竟然像闺女们跳绳子一样,上下呜滴呜滴地翻来翻去。这个厨子能把面扯成这样?这面是咋的一个和法儿呀!自己整天做饭和面,咋的也和不出这样的劲道来。也难怪,自己天天和的都是杂面,不是小麦面。可是,就算是小麦面,自己也和不出这样的劲道,村子里的女人都和了大半辈子的面了,没有谁能把面和到这个份儿上。那个厨子把面块儿上下甩成老长的条条儿,然后两手向上一举,面条儿两头放到一个手里,空下来的那只手又半截腰里把面条儿对折了,然后两只手开始撕这面条儿。这个厨子来回撕了几下面条儿,就把撕成细条儿的面放进了一个刚空下来的小锅里,然后又从那个大盘子里拿起一个面片子,仍旧像刚才那样先扯后甩。
      “这就是鸡丝烩面?”小米瞅了一阵儿,回过头来问大舅。
      小米的大舅向小米点了点头,说:“这就是鸡丝烩面,以前没见过吧?”
      小米摇了摇头,说:“第一回见人能把面和到这个份儿上,以前连听说过都没有。要不是我亲眼见人家能把面和成这样,别人不管咋说,我都不会相信。”
      麦子在旁边瞅得更是愣怔了,有人能把面片子上下甩得像跳绳儿,是不是面里面加了橡皮筋儿呀?要不,咋的能把面片子扯得那样老长呢?
      “等会儿电影散场子了,咋的也得带你们过来吃一顿这家的鸡丝烩面,看得我都馋了。”小米的大舅瞅着那个厨子很快又把一个面片子甩成了面条儿,不自觉地很是佩服地点了一下头,说,“还真没想到,俺们草庙县城里还有这样好手艺的厨子。看他家这场面,估摸着哪天都得上千的纯收入。”
      大舅的这话让小米心里扑腾一下,两眼也不由得瞪了起来,一天就能有这样多的收成?那要赶上村子里几家人一年的进项了!
      “这只是他家的面,你还没瞅他家的鸡丝呢,那个撕得,不光细,每根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单是他家用的鸡丝,每天就有一个专人不停地撕。”张咪儿看了一眼小米的大舅,说,“咱们这个地方,毕竟太有钱的人不多,三块钱一碗鸡丝烩面,一个人能吃得饱饱儿的,这家鸡丝烩面馆子也就成了大众消费首选了。”
      一个那样的面片子就经手那么一扯一甩的就卖出三块钱去?一斤面至少也能做出五、六个那样的面片子,能卖出一、二十块钱?小米听了张咪儿的话,心里觉得这啥东西到了城里咋的就变得贵得吓人了呢!她来回瞅了瞅大舅和张咪儿,摇了下头,笑了笑说:“大舅,咱还是找个便宜一点儿的地方吃一口吧,这儿一个面片子就那样一扯一甩的就要三块钱,跟掐着脖子勒人没啥两样。”
      “傻闺女呀,这个地方不是咱家的那个驴堆儿集。驴堆儿集跟村子离得近,谁家没事儿会跑到集上吃顿饭呀,吃饭的人少,饭就便宜。这个地方,南来北去的,几十里地、几百里地的人都有,要跑回家吃饭就饿得来不及,这三块钱一碗的鸡丝烩面已经够便宜的了。再说了,城里人图个方便,三块五块的也不当回事儿,就省得家里又是勺子又是碗的。”小米的大舅向小米笑了笑说,“就是去别的小饭馆子,一个人没有个三块五块的也吃不饱。”
      城里人挣上三块五块的就那么轻巧?小米听着大舅的话,皱起眉头寻思着,跟城里人比起来,村子里的老少爷们们真的没个活头儿了,平时家里用上三块五块的称盐打洋油的,那得等着家里的老母鸡咯咯嗒嗒地下上多少日子的蛋呀。
      “这咋的说得像马上就要进这家馆子里吃饭似的。”张咪儿摇头笑了一下,看着小米的大舅说,“这样吧,咱听麦子的,让麦子说是先吃这家的烩面,还是不耽误看电影先垫吧点儿别的吃的。”

第74章 让人心酸的事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