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证明什么,只需要思考要不要“加”而已。
这与点和轴之间的关系多么相似,点与点之间可以看作是“加”的关系,而点与轴之间,便是“等于”的关系。
它们有着共同点,有着相交的部分,同时又各有特质,互不相容。
戚远稍稍松了一口气,无从下手的“教材”似乎被他找到了切入点,这就足够感到欣慰了,毕竟以凡物的存在,获得了窥探神祗的知识的出入证,已然极为难得了。
但是还有一个“原点”,那被称为原世界的点,到底怎样认识?按照博卡布给出的“模型”,它是创造一切的起始,似乎就是地球现代神学流行已久的“神创论”、“一元论”的翻版。
博卡布作为神祗,如此认识世界,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在遇到戚远,通过戚远的一部分记忆,知道地球之前,就与地球的神学有过接触吗?
戚远知道地精师一直持有着博卡布的神徽,而且在尝试呼唤,但从未成功过,按理说,博卡布距离地球那么远,是不当接触到那些甚至没能诞生“神祗”的神学的。
可是戚远又不太自信,博卡布跨越数十光年,顷刻间出现在地月系,在黄馨消失后,扶正地月系绕日轨道的威能,让他意识到,距离似乎并没有地球学界此前所估计的那么大影响。
然而埃盖马尼追赶戚远的时候,又明确体现了在速度上的能力,虽然远比地球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快前进方式,还要快得多,但也根本不曾超越光速,更加不能无视距离的阻碍。
那么博卡布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位魔法之主不仅仅一次晚到一步,战争之神贾苟斯殒落的时候,也是神徽出现,却没能及时阻止埃盖马尼和印记城。
仅仅在事后消灭掉埃盖马尼,顺手救了戚远?
这么一想,戚远忽然发觉,自己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还是存疑!
自己跟着印记城出现在融涉世界,又跟着印记城离开融涉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进入的时候按照博卡布的说法,是因为埃盖马尼的召唤,那么离开呢?
会是博卡布的驱逐?
可是博卡布分明在寻找印记城,若有本领驱逐印记城,寻找它则不应当那么为难。
想不明白,如果不是博卡布的驱逐,那么埃盖马尼没有理由放弃印记城这个巨大助力,结果直到死在博卡布的手里,都没有再次召唤印记城……
戚远发觉若是没有博卡布从头到尾的讲解,单凭自己,是绝不可能理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他只能暂时放弃思考这件事情,因为比起认识世界、学习眼前的“教材”,区区一点过去发生的事情,实在不值得浪费时间。
不过“前因后果”这个词的出现,令戚远再次找到了一个小口子,哲学上的“因果论”,许多人都很熟悉,所谓有因必有果,同时还必须警惕“倒果为因”的逻辑陷阱。
如今看来,因与果之间,同样存在“等号”,若是具体到某些事物,等号不必有,但大而化之,因果之间则必有一个“等号”!
第三百二十二节 抽象与具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