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后留下最多的都是老弱病残,女人占了一大半。
邱秋看着她们心里还是很不好受,无论标榜着什么样的正义,伤害始终还是造成了。
这儿在宽人少,这儿百废待兴。
要发展经济,就得先摸个底。
在这个农业为主的时代,没有劳动力就很悲剧了。
邱秋想为什么总会有三妻四妾呢,是因为女人挑抬不起,全都指着男人。
而战争后,余下的就只有女人,男人都成了熊猫极其稀罕了。
对此,邱秋给出了一个主意:抱团取暖,建立合作社,大家相互帮衬。
谁说没有男人就干不成,只有女人会安排一样能种庄稼能生存。
按照邱秋的指示,每十户自愿结组,每十组成一队,十队为一村,十村为乡,十乡为一镇,十镇为一县,县归由州府直管,统归在卫北王团团手下。
“通过各种帮衬,让生产正常起来,民生定民心稳。”邱秋对穗和团团说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三五年之内才能见到成效,你们得做好准备。”
有时候邱秋都觉得东东才是一个聪明的,将这么一个烂摊子丢给了什么都不懂的团团,他倒是高枕无忧了。
“娘,关于这些事还得您多费心了。”穗不好意思的笑道:“让我打架什么的还行,让我做这些简直就是门外汉了。”
果然是能者多劳啊!
邱秋心里哀叹一声,却依然信心满满,这种事她不干谁来干。
就好像,她活该被累一样。
战后经济的复苏,也需要财政支助。
邱秋想了想,干脆在这儿成了一个合作社。
合作社入村下驻,内里与众不同的是配置了很多农具,甚至每个合作社还买了两头耕牛来喂。
“农户以组为单位可以借用,借用的条件是付钱可以工抵债都行。”邱秋给定了位:“这样集中管制可以让农具和耕牛最大限度的得到使用,不会造成浪费。而且,用多的工可以帮衬一下别的村组。”
比如先借到表耕牛后面没借到的,势必就要影响耕种时节。
这个时候用上借工帮衬着后面的人干活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呢,邱秋是有点理由化了,是想让这些人变得团结积极乐观向上。
用耕牛耕地,北炎这边的人们都是不懂的。
因为之前他们全都是用人工挖。
邱秋还派人买了这边的犁耙,知道这些人不会用,又特意请了几个老农过来辅导教会他们。
一弯犁耙,一头老牛,一个老农,在邱秋的指挥下成了北炎大地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犁耙深翻土地,种下了一季希望。
邱秋的天下粮仓这时候又发挥了它的特长,到第一个组上召集大家开会培训播种知识,学习增产方法,也签收保价收购的协议。
邱秋一直不愿意到北炎的土地上去,就想着很是隔应。
结果还是看不得别人受苦,又想着有花儿朵儿和六星陪同,这天还是勇敢的迈出了那一步。
乡村萧条,到处都是战火后留下的铁证。
作为一个侵略者来讲,邱秋心里的内疚更强。
&
第六百五十二章 百废待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