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地里刨食太累人。
“不对吧!”邱秋看着堆了满满一间屋的玉米纳闷了。
“东家,我们绝对没有私藏更没有偷吃粮食,东家,我可以发誓,所有的玉米全在这里一粒都没有少。”郑老汉吓了一大跳,东家说玉米不对,这让他很惊讶和害怕。
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歪,但东家没有在眼前看着收粮,她要置疑这个问题还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我不是说玉米少了,我是说你过称的数量是不是不对?”邱秋问郑老汉怎么过的称,这个时代可没有地磅啊。
郑老汉拿出了自己家的称给邱秋看。
老式的称杆加称砣,郑老汉说这个称可以称六十斤,他们就是大半箩大半箩的称的,所以重量肯定是正确的。
因为记帐还是请的邻村的秀才来帮忙。
有一点郑老汉没有说,请他帮忙自己还送了十个鸡蛋,都是自掏腰包没有找东家要。
邱秋仔细看了看,咦,不对啊,称星这么宽。
“一、二、三……”邱秋下意识的数了数,一斤居然有十六个称星。
东家不识称!
与此同时,郑老汉全家都这么认定。
十六位的称星,邱秋恍然大悟,这是古代原始的称,十六位制的称,真是比窦娥还要冤屈,无端的拉低了亩产量。
面对这个结局邱秋也只有苦笑的份。
她现在只是一个农妇,没本事改变这个时代的人习俗。
再说了,统一文字计量什么的那可是皇帝干的事,邱秋自认不是秦始皇更没有那本事。
好吧,自认倒霉。
不过,六文钱一斤的粗粮邱秋才不会卖呢。
物以稀为贵,邱秋觉得她卖个一百文钱一斤都不算贵。
问题是,这些东西要卖给谁。
“邻村很多人都在问咱们要不要卖?”郑老汉心的打听着消息:“说是想要买一点做种子。”
对啊,做种子!
有一种生意叫卖种子,那可真正是一本万利。
别说一百文钱了,邱秋定价两百文一斤,比街上粗粮高出了不知多少倍。
而且,她不认为这是粗粮就没人敢定名。
邱秋唯一遗憾的是错过了吃嫩玉米的时期。
不过,也不妨碍她做玉米羹。
磨成粉,在锅里煮成羹,然后放了一点盐和油。
最实诚的莫过于孩子,吴雨和郑家的几个孩子都特别喜欢吃,个个都说好吃。
大人虽然不像孩子一样舔着嘴兴致盎然的样子,但眼里的赞赏是掩饰不住的。
“这东西虽然好吃,但是不抵饿。”既然是做实验自然就会做到底,邱秋又做了玉米馍馍给郑家人吃。
“很香,也抵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郑老汉终于承认这是一种粮食。
“郑老伯,您觉得我将这些玉米当种子卖如何?”得到了认可,那就找到了销路了。
郑老伯拍着胸口说没问题,因为自己一家人会努力去卖的。
摇头,邱秋表示不用这么费心。
她要自己去推销种子。阅读:rd444
第七十四章 再次回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