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在从前他从未想过,大罗金仙时更是对此讳莫如深,避之不及。
修仙了道,寻求超脱,过分杀戮只会惹来‘天更大的束缚,是以除了那些专修杀道的修士之外,哪怕是魔道修士都很少犯下庞大杀业,遑论这种毁灭一个世界的疯狂举动了。
可是今天他却就是这么干了。
为什么?
虽然面上冷漠,可此刻杨戬内心的愤怒早已无以复加。
此时此刻,他竟有些怨恨和猜忌系统了。
“你在猜忌我。”系统缥缈一笑,好似摇头苦笑的语气道:“确实也该。”继而语气一转,又道:“但你无权恨我。”
“为什么?”可以猜忌,却不能恨?杨戬咬着后槽牙强忍着怒火问道。
“原因你以后自然知晓,但不是现在。”系统还是那副模样,从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不顾他的愤怒,轻描淡写的下令道:“等待时机,收了这颗混沌珠就走。”
“什么意思?混沌珠就是你需要的‘世界珠?”杨戬微微皱眉,对于系统不回答他问题的举动不爽,同时也充满了疑惑。
据他所知,混沌珠只能内蕴混沌之气助人修炼,何时成了可以演变一个世界的‘世界珠了?
秉承传统,系统不答反问道:“你知道世界的起源吗?”
“说。”杨戬冷哼一声,虽然语气不愉,却也有些期待,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系统又会给他普及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
果然,接下来系统说的话再一次刷新了他的世界观。
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在系统说来,至高的不是那鸿蒙世界,而是原始宇宙。
原原始宇宙不会孕育生命、星球以及其他任何物质,它只会孕育一样东西,那就是‘世界珠。
原始宇宙中没有时间的流淌,也没有其他法则的束缚和规划,一切都变化无常,或许一瞬无量年,也许一念永恒不变。
世界珠在原始宇宙中随处可见,而某些世界珠会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而暴走,继而爆发,形成一个个等级不同的世界形态,而失去了大量力量的世界珠则成为了一颗‘混沌珠,内里除了维持形体的必要能量循环之外再无其他,想要重新恢复成世界珠形态,则必须该世界彻底破碎方可。
有大佬猜测,世界珠之所以会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世界皆是因为其内部产生了意识,也即是爆发后的世界意志,说白了,混沌珠和世界珠的区别就在于混沌珠和‘天道两者之争,混沌珠赢了,则回归世界珠形态,重归原始宇宙中,而‘天道赢了,则世界永存。
听完系统的解释,杨戬突然发现,他以前一直列为目标想要‘逆的天竟是‘正义的!
三观倾覆,说的就是现在的他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天,他是逆,还是不逆?
杨戬迷茫了。
好在在他即将陷入魔障的时刻,原本安静躺在系统空间中的苏挽歌、安琪、玉琉璃三人的契约捐助突然绽放无量彩光,同时毫无征兆的从系统空间中飞了出来。
杨戬伸手将其抓在手中,却发现竟完全拿捏不住,在其剧烈的震颤下手臂竟是发麻,让它脱手飞了出去。
杨戬刚要架云追去,去发现那卷轴好似跨越时空一般直接出现在三女上空,无量彩光笼罩而下,正在分解的三人就这么被彩光收纳,瞬间消失,同时卷轴收起,打着旋也是如同跨越时空一般直接回到了杨戬面前,至此无量彩光散去,卷轴恢复了原本平平无奇的模样。
“怎么回事!”对于三女的消失,杨戬无可奈何,但还是不甘心的展开卷轴,下一秒却是双眼之中精光绽放。
三女的名字还在!
而且更加神奇的是,在三女名字后面还备注了其去处!
玉琉璃,原始宇宙第713号世界地球华夏。状态:失联。
苏挽歌,原始宇宙第713号世界地球华夏。状态:失联。
安琪,原始宇宙第713号世界地球乌克兰。状态:失联。
杨戬激动的将卷轴收入空间中,迫不及待的问道:“系统,出来,赶紧解释届时,这‘原始宇宙第713号世界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啊,每一个世界都是处于原始宇宙之中,都是原始宇宙中的世界珠爆发后的产物,因此大佬们就将这些世界依照爆发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排列,方便区分嘛,唔…713号宇宙,比较靠前的了。”
“原来如此。”杨戬了然点头,随后反应过来,一脸震惊的问道:“靠!还有大佬能知道原始宇宙这些世界珠爆发的先后顺序?”
“自然。”
“他们有多强?圣人与之相比如何?”杨戬有些口干舌燥的问道。
“蝼蚁不如!在永恒大佬面前,圣人连人家腿毛都比不上。”系统不屑的哼了一声,继而发现说得多了,赶紧岔开话题,道:“这些离你还很遥远,不需要知道,你只要知道,这三个女娃娃所转世的宇宙世界正是你原本的世界。”
杨戬闻言果然被其吸引,激动的问道:“我原本的世界?!你是说第一世的地球,还是第二世的洪荒?”
“少年,我想你没搞明白。”系统有些揶揄的一笑,道:“不论的你口中的第一世的地球也好还是第二世的洪荒也罢,其实都是第713号世界,只不过洪荒世界更加高级,而地球处于该世界的底层罢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原本所在的地球本就不是宇宙形态世界中的地球,而是洪荒世界中的地球?!”
“没错,那个世界本是混沌级世界,最后被打碎成了洪荒世界,你所在的地球不过是洪荒大陆的碎屑形成的一片渺小之地,被洪荒称之为边荒之地,唔……形象一些的比喻,洪荒大陆是都城,而边荒则是一个几户人家的小村落,而地球更是其中被遗弃的‘孤儿。
(本章完)
第232章 契约伟力,惊闻原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