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学校和我都会帮助你的。”
“刘老师,抱歉。我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请你放心。”
“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学校出于对你的爱惜,并没有对你采取任何措施,甚至没有叫你家长过来。你现在的态度最终会断送你的学业和前途,这样你怎么对的起辛苦培养你的父母?”
“父母?我是孤儿……”
啊,刘芸一惊,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认真的了解过自己这位学生,所有的关注都流于表面。
“对不起陈开,老师不知道你的身世……不过你现在还没成年,应该是有收养人的吧?”刘芸按找照常理推断。
说道收养人,陈开明显有些激动,握拳的双手显出青筋。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了几分。
“刘老师,对于之前我的违反校规和消极对抗,我向你和学校道歉,给同学做了负面的榜样,给学校带来了负担”陈开认真而坚定的说道。
“收养人我是有的,不过他已经……过世了。”说着,陈开原本就红红的双眼又湿润了。
原来,收养陈开的是一名年老的退休工程师,陈夏。
陈夏年轻的时候做探矿考察和研究,后来国家组建考古团队,老陈作为地质学科方向的研究员,从省矿业研究所被调到了中央考古研究院。
不过很快他又被调回省里的考古研究所,具体老头临终时候也没细说,只说是在国家考古研究院有领导排挤他。
回来之后,这一干又是二十多年,凭着优秀的业务能力和早年留学英国的背景,按照资历,业界地位,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老陈早就可以舒舒服服坐办公室,搞科研做分析了。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自身又不擅阿谀奉承再加上有人排挤,职务一直没有升迁。临退休了,作为高级工程师,还经常要带着自己的小组,去田间地头或是深山密林工作。
也正因为老陈还在第一线工作,让他碰到了陈开。
一次,在与相邻省交界的山脉深处,发现了疑似远古祭坛,体量非常巨大,被深埋在地下,随着暴雨和山体滑坡,古祭坛的一角暴露了出来,被上山采药的山民发现上报。
由于道路闭塞又是雨季,大型工具都进不了,几个月来发掘工作一直停滞不前,只是从祭坛裸露在外几十平方米的部分,大概测算,祭坛应该是底座直径超过三百米,高五十米。祭坛顶部有直接八十米的圆形平台。
这次发掘工作被严格的封锁了消息,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从未被发现的远古文明遗迹,为此老陈极度兴奋,即使最后的发掘报告里很可能不会有他陈夏的名字,连续几个晚上不眠不休,一心投入到工作中。
他提出的方案也被工作组领导采纳。尽管,陈夏和国家考古研究院大领导有个人恩怨的事情,体系内的老人心里清楚的很,但在研究工作上,大伙心里都是佩服陈夏的。
陈夏推翻了原来论证的从侧面剥离山体的方案。因为他提出远古祭坛的材质有可能承受不了从侧面操作,一旦失误,有可能就会因为顶部山体的重力作用,被压的坍塌。
所以,要用最保险的方案,从上部山体中心位置打竖井直达祭坛平台位置。这样不会破坏祭坛结构,待到达祭坛平台,就可以得到最重要的一手资料,祭坛平台必定是最有考古价值,各种考古线索最丰富的位置。
经过连日来的肩抗驴拉,总算把一套小型钻井平台的设备架设在了山体中心。
挖掘工作异常仔细和小心,绝对不能破坏祭坛。特别快达到测算位置的这几天,老陈一直守在钻机旁的帐篷里,和工人们一起工作。
为了万无一失,用机械挖掘了二十多米后,预计的最后五米不用机械设备,打算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
随着井壁安装钢丝笼,其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待混凝土干了之后就可以架设卷扬机,设置吊篮。
原本预计人工挖掘最后五米会用时一周左右,速度是慢点没关系,重要的是保证祭坛的绝对安全。
可才挖了半天,井下现场就传来消息,才挖掘了几十公分的岩石层,下面就出现空洞。
待挖开可供吊篮通过的大小,老陈表示要第一个下去,而且拒绝了另外两名研究员一同下去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这是老陈在保护其它人,他孤家寡人一个,最危险的任务他都要求一个人完成,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随着一阵钢缆的咯吱声,老陈进入了祭坛在山体中漆黑的中空位置。随着照明灯的照射,眼前的事物,大出老陈所料。
第一章 身世之谜(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