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8章 开心渐淡[2/2页]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沈三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与猪狗无异,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绝望死心,没有人性。
      蛮儿说出她的诸多疑虑,又假设一番,“若是大周贫瘠,突厥富强,大周不一样会掠夺突厥求生存?”
      这个问题可能许多大周人都未曾思考过,不过武延秀分得清。
      “这个问题不存在。
      大周的富强是无数代人努力的结果,区分五谷,种植庄稼,春播秋收。我们中原人首先想到的是与天斗,争一条活路,而不是掠夺同伴,抢夺他人。因为人与人的团结和努力,才有了如今富强的大周。而突厥,畜牧必定用尽地利,不顾来年草场荒芜,完全靠天吃饭,大草原尽头和无数的戈壁便是印证了这一点。
      大周也经历过这些,可是如今已经有官府和前辈的约束,没有人继续这样做。
      饥荒之时,千里焦土,不再有信念,不在相信别人,所以才会有掠夺。可是突厥如今水草丰美之地甚多,远胜突厥前朝,打着未雨绸缪的旗子,以养兵聚众为先,不事生产,每到饥荒之时,便掠夺大周。
      这对大周人公平吗?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纵然是弱肉强食,也得是真正的猛虎。”
      武延秀没有继续说下去,这是他想了许久才想通的道理,突厥草原初见一片祥和,实际上,确是一群不动脑子的愚民。
      老子说的无为而治,大概就是这种靠着愚民守一方安定。没人另辟蹊径让生活更好,只按部就班的走着别人规定的路,上进也变得愚不可及。
      武延秀所说的这番话,是蛮儿从来没听过的,突厥人自小的信念就是以武力征服其他部落,征服其他国度。部落的团结,更多的体现在一致对外,奋勇杀敌。靠自己?这片草原真的可以有那么大的产出吗?
      蛮儿:“大周的五谷不能在这里种植,粮食永远不够。族人也只是为了生存,草原上的动物,需要食用大量的青草,草地年复一年,越来越贫瘠,需要大量的时间恢复。”
      “没有试过怎么知道。”
      蛮儿没说,没有试的机会了。突厥不止与大周开战,周边还有许多虎视眈眈的小族,马上又要征伐契丹。一旦开战,无论种植什么,来不及收割的食物都会被敌人带走,带不走的会被一把火烧掉。
      而且,突厥人的信念也不会一时半会就接受这些转变,掠夺永远是最快的获得产出的方式。天神高举的双斧,便昭示着这个民族好战的心。
      蛮儿也没有勇气继续问更多的事情,这位武哥哥内心坚韧,一点也没有他表面的文弱。
      一众人终于行到了终点,突厥人既然不会为难武延秀,那么拿到地志后立刻遁走是最好的选择。
      武延秀虽然萌生了去意,却不敢离开。
      蛮儿看过了地志,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情,看上去跟像是解闷和拓广见闻,一场普通的舞会在武延秀笔下也生动有趣。
      张扬提了一句,“武公子很享受这些日子嘛,字里行间都是开心喜悦。”
      是啊,最开始是这样的,后来淡了许多,以后却未必了。
      这轻轻的一句话让蛮儿放下了戒心。
      (本章完)

第168章 开心渐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