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2章 废地?[2/2页]

秦汉逍遥王 玉鼎山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堪其苦啊,就我那么一个小农庄,都收了几千人。”颜硕顺着袁用的话说道:“可是我的农庄实在太小了,也容不下太多人。若不然,倒是可以再为袁大人分担一些。”
      袁用苦笑道:“颜店主的本事,袁某是深信不疑的啊,仅一个农庄就已经替我安置了数千名百姓,袁某已是感激不尽。
      但那农庄就那么点土地,有些还都已经荒废,确实容不下太多人了。要不,本官再给你划一块地,颜店主能者多劳,再建一处农庄,替袁某分担一些税赋钱粮可好?”
      “呃……这个……袁大人手中还有私地?”颜硕来的目的就在于此,想不到,袁用为了筹集钱粮税赋,也是不择手段了。
      袁用笑道:“并非私地,但也是无人肯要的一片地,若颜店主肯接手。袁某负责将一应地契文书办好便是,并非难事。”
      “哦,如今这土地已经能私有了么?”
      “自然是能的。”袁用说道:“黔首自实其田之制推广始,便已承认百姓可以自己申报使用私地了,只不过,地金租税却是少不了的。”
      “嗯,那这地在什么地方?”
      袁用说道:“广陵西北,约四十里许,有一村,名为陵村,只因地底三尺许便有黑色石炭,故而地力不肥,五年前,村民又在一丘岭脚下挖出一股淆水,黑如墨脂,流经之地,庄稼尽毁,民多以为不祥,故而举家搬迁,田地早已荒芜,未知尚能耕种否。”
      颜硕一听,心中暗喜:“淆水?黑如墨脂,莫不是石油?石油他暂时没办法用起来,但是石炭不就是煤么,这正是他现在炼钢铁正缺的啊。”但是他表面却是装作漫不经心:“哦,那大约多少面积呢?”
      袁用摇了摇头:“只因事起邪祟,村邑尽迁,具体面积亦未可知,但据郡史中所记,陵村以前有村民两千余户,土地万亩左右当是有的。若颜店主有心助袁某渡过难关,陵村之地尽可拿去,老夫会尽快将土地契书办好,就按万亩计,每年计缴三十万钱以抵地金如何?”
      “这个……若真有万亩田地,每亩一年三十钱地金倒不算多,只是小的并未曾亲眼见过那什么陵村的田地,所以,恕小的不能即刻答应大人,待我去看过后再来找大人如何?”颜硕不可能那块地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就答应。
      而且秦朝颁布了“黔首自实其田”的制度,只要缴纳地金,私人确实允许有私田。秦朝刚开始推广此项制度时,普通的田地都是十税其一的地税收取地金,但是现在,都已经变成十税其五、六,甚至更多。
      也就是说,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粮食都将被征缴,百姓“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所以,弄得有私田的百姓常穿给牛马披的烂草扎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果腹才能生存下来。
      许多人开始时,十税其一,税不重,都以获得私田而喜,但后来跟着田地征缴的税赋越来越重,达到十税五、六后,种的粮食大半得上缴,所以,反被连累得吃不饱饿不死,甚至没人再敢要田地了。
      这些情况颜硕大约是知道一些的,按秦时种地的收入,就算一亩按三石粮食,正常情况下,一亩地至少得缴两石地金,折算成钱,差不多也就是两千钱左右的地金。
      但是现在,袁用一亩只收他三十钱地金,这也太占便宜了,难道真的天上会降馅饼?所以,颜硕不敢下这个注。
      其实上,颜硕想多了,袁用给他的那陵村的田地,因地下数尺就有煤,地力不肥,又挖出淆水,所过之处,庄稼尽毁,所以,百姓以为不祥,都不敢种搬迁了,在袁用看来就是块废地,拿废地换一亩三十钱,袁用还觉得亏欠颜硕了呢。
      袁用听了颜硕的话,点了点头:“尚未亲见陵村田地,颜店主暂无法定夺这也正常,只是……”
      颜硕看向袁用,发现他的表情有些难堪,似是有话又说不出口。
      “大人,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便是,小的能力所及,定当尽力相助。”颜硕隐约猜到袁用为何难堪。
      袁用长叹了一声:“罢了,罢了,在颜店主面前,也不是第一次丢脸,老夫想请颜店主慷慨解囊,先支付陵村万亩田地三年的地金,以填补本年尚欠之税资,只是不知……”
      “三年?袁大人的意思是说,今年的税资尚有九十万钱的缺口?”
      “不止,由于平安县今年遭了涝灾,高邮县本就土地贫瘠,这两县的税赋十难缴其一。缺口达百万余,只是,三年地金,已经是老夫舍开脸皮开口,其他的十多万钱,还有五千石粮食,我再想其他办法了。”
      颜硕想了想问道:“缴税期限到什么时候?”
      袁用又是摇头苦笑:“仅有半月矣,到时若还缴不齐,则广陵郡将归并于东海郡,老夫也只能回咸阳缴印请罪了。”

第202章 废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