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六、暗谋[2/2页]

明末风暴 圣者晨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眨了眨眼睛,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俞国振漫不经心地扫了他一眼:“死了便死了,怎么闹到归家院来了?”
      “这事情和昨天听到的,那老头儿要纳妾有关……”
      原来周道登身亡的事情昨夜就被周家的家人发觉,只不过看上去象是普通的中风而死,现场没有任何不对的痕迹,加上周道登此前就多病,因此倒没有人怀疑这死亡有什么不正常。周府闹成一团,那些妻妾们一口咬定,使女杨爱是个灾星祸首,要不为何老爷才说要娶她为妾当晚就一命呜呼,可见她就是克夫的煞星。
      这帽子扣下来,小使女杨爱周家就呆不得了,周母总算念着她平日里服侍得还算心力,便将她又卖回归家院。
      说到这,二柱想到那小使女的模样,忍不住多了一句:“也无怪那个老家伙竟然想老牛啃嫩草,那小使女倒还真水灵。”
      俞国振对这个没有多少兴趣,他此次来虽然是以招募工匠为借口,实际上也确实需要招募工匠回去,襄安毕竟是小地方的镇子,比起手工业极为发达的太湖地区相差甚远。
      但他没有料想的是,不一会儿,张溥与徐佛竟然派人来请他了。
      “西铭先生,佛儿姐姐。”对张溥,俞国振始终不失恭敬,因此张溥虽然对他没有立刻加入复社有些不满,却并不讨厌他。
      “俞公子,你昨日交待的事情,现今有眉目了,我们这好的织机匠已经来了,就外头候着。”徐佛笑眯眯地道:“奴还有些事务要处置,便先告退了。”
      张溥倒不避嫌,那几名工匠来了之后,他微笑着一边旁听,大概是想观察一下俞国振如何践行他的实学。
      俞国振先是问了姓名,这一共是三位,询问了一会儿有关织机的情形之后,俞国振道:“实不相瞒,我不仅仅是要买织机,还想请匠师去我们庐州,不知三位是否有意?”
      一听到要背井离乡去庐州,三人中年纪大的那个立刻就面露难色:“公子休怪,小人家中有老有少,片刻也离开不得。”
      “无妨,无妨,若是愿意跟我去,自然可以携带家小,我每个月愿意开支五贯铜钱。”俞国振道:“这价钱,随着我那儿效力时间增加而增长,今年是五贯,明年便是六贯,如此为我效力十年,那么每个月便是十五贯!”
      这是一笔相当不错的收入,一贯约摸就是一两白银,而大明朝一位知县名义上的年俸,也才只是四十五两白银!因此,那三位都是眼前一亮,就连年纪大的那个,也不由得瞪大了眼。
      张溥微微摇头,心里有些失望,这位国振贤弟,看来还是纸上谈兵啊。
      “小官人说的可是真的?一月五贯,一年……便是六十贯?”
      “正是,附籍之事也不须你们操心,我会派人去官府打点。”俞国振又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名工匠相互看了看,犹豫了好一会儿,后,还是那位年长地道:“不是小人信不过小官人,只是小官人开出的这价钱,实太高了些……小官人雇用匠人,真是要制造织机?”
      “不是制造织机,而是改良织机。”俞国振微微一笑。
      这话说出,原本心中对俞国振评价正迅速降低的张溥霍然抬起头来,看了俞国振一眼,眼中光芒也变得有些异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张溥如何能不懂。而且,他自称是徐光启的弟子,虽然其中颇有些勉强之处,但他对徐光启的学术却还是相当了解的,徐光启对于工具的改良相当重视,因此他也知道,如果织机得到改进的话,那将意味着什么!
      如果真能极大改进织机,别说花五贯六贯一月请工匠,就是十贯八贯也是值得的!
      不过对于三个工匠来说,他们还是得再想一想,彼此看了一下,三人心中犹豫,俞国振也不着急:“此事你们可以回去与家人商议一番,若是你们家人能有所长,我也可以找事与他们做。”
      三个工匠有些怅怅地离开,张溥终于开口:“国振贤弟……当真能改良织机?”
      他们复社中人,大多都是家中富庶的士子,而他们家中的财产,又有相当多与丝织业有关。如果能改进织机,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张溥已经思考,这东西能让他们复社的声望又增加多少,能吸引多少的士子加入复社了。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以气节自诩的读书人,同样不例外。
      ————————————我又是分割线————————————

二六、暗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