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8章 麻衣如雪(三)[1/2页]

弃妇的极致重生 萨琳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期:~11月04日~
      这次,刘晗却猜错了。
      两人的问题,比‘通保麻烦得多。
      “……什么?你们不曾回原籍参加乡贡?”
      刘晗听了两人的诉说后,吃了一大惊,他放下酒盏,深沉的目光来回在两人身上转来转去。
      “是呀,”被刘晗看得有些不自在,文弱士子讪讪的笑了笑,辩解道:“其实,君直兄也知道,朝廷虽明令‘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为本县考试,但实际上,彻底落实这一点并不容易,‘寄籍者逐年递增,早就是士林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这也是实情。
      时下交通不便利,比如有那外出做官,或者游学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原籍,若是严格按照朝廷法令,返回原籍参加乡贡就太麻烦了。
      若是跑得远的,光路上就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途中再有个意外,极有可能赶不上当年的考试呢。
      当然,这是‘寄籍现象形成的客观原因。
      随着科举制度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科举入仕的大军中。人多了,就容易产生竞争。有了竞争,就有人开始琢磨找‘捷径——这是‘寄籍形成的主观因素,也可以称之为古代版的高考移民。
      木错,在大唐,乡贡取士的时候,也存在地域差别。和后世一样,长安所在的京兆府以及同、华二州,获得乡贡推荐的几率更大,引得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争相在这几个地方投刺报考。
      这么做,虽然违背法令,但律法中也只是说考试要回原籍,并没有点名不回原籍考试有什么后果。
      所以,为了多几分考中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寄籍考试的队伍中。渐渐成为士林中心照不宣的秘密。
      一般情况下,包括考官在内,很多人对这样的事儿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得罪了什么人,被人刻意举报。
      很显然,求到刘晗这里的两个士子,便苦逼的被‘悲剧了。
      “君直兄,我知道这事儿有些麻烦,可、可……”
      魁梧士子一提起这件事就郁闷。端起酒盏一口饮尽杯中酒,重重的把酒盏放在食案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唉,也不是我们想取巧,只是现在大家都这么做,为何偏偏抓住了我们兄弟?”文弱士子紧跟着长叹一声,无比委屈的说道。
      “……”刘晗不知说什么好,他也只能跟两人一样,挤出一副苦逼相,以证明咱们是兄弟,你们纠结我也不开心。
      魁梧士子见刘晗不做声。继续道:“君直兄,崔相公曾在礼部任职,且他的长子是现任国子司业……君直兄能否帮忙引荐崔司业?”
      “是呀,这事儿对我们而言,是事关前途的大事。可对崔相公和崔司业而言,只是一句话的事儿。”文弱士子也凑近刘晗。低声说着。
      “这……”刘晗沉吟不语。
      两人紧紧的盯着他,目光热切的等着他点头。
      良久,刘晗缓缓摇头,苦涩的笑了笑。无声的拒绝了两人的请求。
      楼上,崔薇兄妹都看到了这一幕。
      “哥,我看这个叫李敬的士子,言谈不俗,器宇不凡,他日定能有所成就。”
      崔薇收回目光,纤细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若有所思的说道。
      “嗯?三娘,你的意思是想帮他们?”
      说实话,崔六也有这种想法,他倒不是看出这个什么李敬有何过人之处,而是想着自己日后要进官场,能多结些善缘也是好的。
      而楼下这两位,能想到钻‘寄籍的空子,应该不是迂腐之辈,像这样的人,在官场都能混得极好。
      再者说了,就如同那瘦弱的吴封所言,这种事儿,在大伯父和大兄那儿不过是一句话。
      但对他而言却是有益无害:成了,他崔六收获人情,不成,他也没什么损失。
      不过,崔六对小妹的‘识人本领有些好奇,问道:“只是三娘如何看出这李敬不俗?”
      楼下三人的谈话,他们兄妹从头看到尾,崔六还真没看出李敬、吴封有什么惊艳的才华。
      崔薇一窒,停顿几秒后,笑道:“也没什么了,就是有种直觉,看他虽是求人却还能不卑不亢,不似那姓吴的曲意讨好巴结,应是个有气节的人。”
      其实吧,崔薇和崔六还真不愧是亲兄妹,两人的想法差不多。
      崔薇也是想让六哥多帮几个士子,道理很

第148章 麻衣如雪(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