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2年的冬天,岁暮天寒,似乎格外漫长。因璎珞有孕在身,不便远行,王维便陪璎珞在济州过了一个属于他俩的年。
公元723年春天,在他们对新生命的憧憬和期待中,如约而至。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春风吹过丘陵山岗,染就花红柳绿。原本枯黄的大地,仿佛一夜之间便被各种绿色填满:新绿、嫩绿、鲜绿、翠绿……在这满眼绿色中,还点缀着繁星般闪烁的姹紫、嫣红、嫩黄、淡粉……远望时,浮花浪蕊;漫步时,马蹄生香,端的是太平盛世里的无限春光。
不知是否因为璎珞腹中正孕育着新生命,在王维眼里,这个春天,处处孕育着生机。旁的不说,但看那漫山遍野急着破土而出的小草,就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不过,随着璎珞临盆的日子日益临近,王维除了有一种即将身为人父的喜悦,更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紧张。
因为,这是璎珞第一次分娩,身子向来柔弱且孕期状况不断的她,能否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生下腹中的胎儿?
当进入四月,王维请济州城内的方郎中来看过怀孕九月的璎珞后,他的这份隐忧,瞬间就变成了担忧。
方郎中脉象极准,于妇人分娩一事上更是内行。他先为璎珞把脉,再看了璎珞舌苔,并问了她近期饮食、睡眠等诸种细节后,便低头不语,似乎若有所思。停顿片刻后,并未多说什么,只是低头开了一个方子,叮嘱王维按方子抓药,每日煎了给璎珞服用。
王维心中一怔,明白方郎中是不愿当着璎珞的面说,便借送郎中之名,和郎中一起步出院外。
待四周无人时,方郎中向王维深深抱了一拳,低声道:“王大人,尊夫人形体消瘦,唇舌淡白,少气乏力,不耐劳累。据某判断,有气血两虚、胎位不正之兆。不过,此事大人心里明白即可,不必告诉尊夫人,以免尊夫人忧心劳神。”
胎位不正?这一惊非同小可。对古代产妇来说,胎位不正是何等忌讳之事,有“难产之故有八,有困于横、子逆而难产者”之说。王维心中大急,再也顾不得平日的淡定从容,一把握住郎中的手,急切地问道:“先生,拙荆先前胎位一直好好的,不知此次因何所致?不知先生可有良策?又有几分把握?一切有劳先生了。”说着,便向卢郎中深深拜了下去。
“王大人客气了,这是为人医者应尽的本分。据某看来,尊夫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乃无力转位所致。某方才所开方子,是用八珍汤加川断、枳壳一起煎熬,最是补气养血,可以帮助产妇转胎,请尊夫人先吃上三日。三日后,某再来为尊夫人诊视。”
王维连连道谢,目送方郎中走远后,望着屋内,竟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挪不开步。
自打璎珞怀孕以来,他最担心的事,莫过于璎珞的身子。眼见着快要临盆了,小家伙竟在娘亲腹中打转,这叫如何是好!
王维长长吐了口气,压下了心中纷乱无章的情绪,走进屋内时,脸上已恢复了一贯的沉稳笃定。他看了一眼斜靠在榻上的璎珞,高高隆起的腹部,愈发显得她身形单薄,我见犹怜。
他一边吩咐小蝶去药房抓药,一边在璎珞身旁坐下,握住璎珞的手,嘴角含笑道:“璎珞,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儿育女,何尝不是一件体力活?方郎中说你身子弱,特地开了一个补气养血的方子,好让你到时候力气够大,生得快些!”
见王维说得如此滑稽,璎珞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侧头说道:“难不成生到一半,没力气了便不生了?”
不知为何,璎珞这句无心的玩笑话,落在王维耳中,却有一种异样的刺痛感。刺痛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一阵空洞无力感,仿佛一松手,就会随时失去璎珞似的。这样揪心地想着,那握住璎珞的手掌,便不自觉地紧了紧。
“摩诘,你怎么了?”见王维忽然低头不语,璎珞心里一怔,不解地问。
王维“哦”了一声,虽然嘴角依然含笑,但眉间分明微皱,说:“没什么,只是方才忽然想起,该给你准备一些上好的参片,让你生产时含在嘴里,让你一直有力气才好!”
璎珞笑着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王维的脸颊,试图抚平他眉间的那个“
第64章 胎位不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