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位擅长盘发的妇人走了过来,为璎珞向上梳起一个高高的发髻,两边对称地插上金珠连缀八瓣宝相花的宝钗,正面再簪上一支赤金镶玉流苏的步摇,后面衬了一朵足以以假乱真的绯色堆纱宫花。真正是“云鬓花颜金步摇,回眸一笑百媚生”。
璎珞往镜子里看了一眼,眼前这张美得光彩夺目、不可方物的脸,连自己也小小的吃了一惊。她低头暗笑,今日总算明白为何新娘走路都会那么端庄了,不端庄怎能扛得住这满头的金翠花钿和珠玉首饰呢?
众人都细细端详着璎珞的服饰和妆容,无不发出啧啧赞叹声。忽然,楼下堂屋里不知谁喊了一句“新女婿来啦”,紧接着,哄笑声、嬉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原来,王维已带着王缙、李龟年、裴迪等伴郎和迎亲队伍,到了崔府门口。伴郎们传来一阵阵哄闹声:“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
唐代婚俗,新郎到新娘家后,新娘要故意迟迟不出。此时,男方众人就要齐声催促新娘出来,俗称“催妆”。唐代流行“以诗催妆”,催妆诗由新郎本人或伴郎代作。
这对王维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他不温不火,不疾不徐,清清嗓子,朗朗吟来:“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璎珞在闺中侧耳倾听,“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这个“画人”,不就是摩诘吗?他是想效仿西汉张敞,替她日日窗前画眉吗?璎珞垂眸不语,莞尔一笑。
只听见兴宗在楼下笑着起哄:“摩诘兄,别人作一首催妆诗就可以过关,但你嘛,自然得来两首咯。”
璎珞听了,心中暗笑,兴宗叫惯了“摩诘兄”,忘了改口叫“姐夫”。
果然,王维拍了一下兴宗肩膀,哈哈笑道:“兴宗,还不改口叫姐夫?待会自罚一杯。”
兴宗不好意思地笑了,当即响亮地改口叫“姐夫”,周围响起一片哄笑声。片刻后,哄笑声渐渐停歇,那个温润的声音再次郎朗传来:“青阶承明堂,金锁镂文章。好言开玉匙,启户放檀郎。”
“新女婿不愧是状元郎,锦心绣口,出口成章,新妇子可以下楼咯。”众人哈哈笑着。一旁的小蝶忙拿起轻粉,细细地给璎珞补了一遍妆,再为璎珞披上大红盖头。在小蝶和众妇人的簇拥下,璎珞笑意盈盈地款款下楼。
刚到堂舍,透过大红盖头的缝隙,璎珞一眼就看到了那个久违了的熟悉身影。眼前的王维,身穿一件宽大飘逸的绛色长袍,系着黑色腰带,足下是一双绛色短靴,身姿挺拔,神采飞扬。
当璎珞看向王维时,王维自然也看向了璎珞。望着一身盛装的璎珞,王维不觉一怔,他曾无数次想象过璎珞穿婚服时的样子,但真的亲眼所见时,依然惊为天人、恍若梦中。可叹“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一对用五彩丝线绑住嘴的大雁在王维怀中扑棱了一下,他顿时回过神来,微笑着走向璎珞,蹲下身子,将大雁轻轻地放在了璎珞脚下。起身时,他忍不住看了璎珞一眼,刚好对上了璎珞藏在红盖头下那双温柔明亮的双眸,璎珞心底,一片波光潋滟。
众人笑着将王维和璎珞簇拥到了崔老爷和崔夫人面前。王维和璎珞恭恭敬敬地向二老行了大礼,崔夫人依依不舍地嘱咐了几句。
良辰已到,在伴郎、伴娘的簇拥下,王维扶着璎珞坐进朱红描金的大花轿,放下轿帘,跃然上马,绕着马车转了三圈。然后,正式拜别崔老爷和崔夫人,带着璎珞出发了。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此时的璎珞,浅笑盈盈,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此时的王维,意气风发,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车行甚快,在一路敲锣打鼓声中,王维和璎珞到了定州。
“新郎新娘到咯。”璎珞的大红花轿刚一停稳,王家的女眷就团团围了上来。小蝶忙帮璎珞整理好大红盖头,扶着璎珞走下花轿。
王家早已为新娘准备好两张簇新的席子,不断倒换,让璎珞一路脚不沾地沿着台阶步入大门。
璎珞一路车马劳顿,又加上头顶着满头金翠花钿,压着沉甸甸的大红盖头,一路折腾下来,不免有些头昏眼花。加上周围哄笑声此起彼伏,心里不由有些焦躁和不安起来。
正在这时,那只温暖修长的手,穿过宽大的袖袍,轻轻握住了她,将她的手心稳稳地裹在了他的手心。
一股安宁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周围的喧哗声似乎消失了,耳畔传来那个再熟悉不过的温润声音:“璎珞,辛苦你了,再坚持一会就好。”
透过红盖头的缝隙,她看见了他的脸庞。他也正笑微微地看着她,嘴角上扬,划出一道他特有的好看的弧线,整张脸似乎都闪烁着一种光芒。那只牵住她的手,温暖而稳定,抚平了她所有的焦躁和不安。
“愿生生世世,都能被这双手牵着。”想到这里,微笑抑制不住地涌上她的嘴角,心里是无比的笃定和安宁。
堂前红烛高照,摇曳着,跳动着,发出明晃晃的光芒。王维和璎珞双双跪在母亲面前,双手合十,深深拜了下去。
先是拜高堂,再是拜天地,及至夫妻对拜时,她粉颈低垂,笑靥如花,仿佛在问他:“待我长发及腰,你娶我可好?”他玉树临风,眉目含笑,仿佛在回答她:“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
这一刻,绾青丝,挽情思,任风雨飘摇,人生不惧。浮生一梦醉眼看,你自妖娆,我自伴……
第30章 十里红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