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秋雨一层凉,一瓣落花一脉香。
这天,是721年八月初八,距离中秋节仅七天,距离重阳节仅一个月零一天。
对璎珞来说,这年的重阳节,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这一天,她将青丝绾正,十里红妆,成为美丽的新娘,开始崭新的人生。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偶有大雁从空中飞过,鸣叫着飞向南方。璎珞从梦中醒来,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刚做了一个甜蜜的梦。
是的,昨晚,她梦见了王维。梦中,她在小轩窗下对镜梳妆,他微笑着走到她的身旁,低头凝视着她,似乎不舍得将目光离开。两人在镜中相视,会心一笑……
“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梦醒了,璎珞犹自发怔,真想继续在美梦中徜徉。这世上,能将你放在心尖上疼的男子,能有几个?而王维,就是芸芸众生中那难得的一个。
想到一个月后就要成为他的新娘,璎珞的脸颊不禁飞起片片红晕。喜色溢于眼角,流于眉梢,尽是浓情,都是蜜意。
她披衣推枕,揽镜自照。看着镜中如瀑的秀发,她想起了母亲几天前对她说的体己话。
母亲说,新婚之夜,男人和女人同床共枕,彼此的发丝会纠缠在一起,于是便成了“结发夫妻”。
“女儿家从小留起这一头秀发,是否就是为了遇到那个心仪的人,青丝绾正,厮守一生?”看着镜中一脸娇羞的自己,璎珞仿佛看到王维正策马扬鞭,向她飞驰而来。
此刻,是有人向她飞驰而来。只不过,不是王维,而是兴宗。
“璎珞,摩诘兄出事了,他让我连夜赶回来告诉你……”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兴宗顾不得敲门,便推门而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他一脸飞尘,一身疲惫,显然是星夜兼程、快马加鞭赶回来的。
“兴宗,你说什么?摩诘怎么了?”璎珞“霍”的起身,紧张得连声音都发哑了。
“摩诘兄他,他出事了。”看璎珞如此紧张,方才心急火燎的兴宗,反而有些支支吾吾不知从何说起才好。
听闻“出事”二字,璎珞只觉脑袋“嗡”的一声轰响,心急如焚道,“究竟出了何事?你倒是快说呀。不会是他身子有恙……?”
“身子倒是没事。”看到璎珞原来是在担心王维的身子,兴宗倒是松了口气。
听说王维身体无恙,璎珞那颗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没好气地说:“兴宗,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卖关子。”
“璎珞,事情是这样的。”兴宗接过小蝶递来的茶,润了润喉,开始一五一十、如此这般地将整件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总之,摩诘兄近日就要离京,到济州赴任。他让我叮嘱你,不必为他担心,他自会照顾好自己。倒是你,不要太忧思劳神了。”
璎珞怔怔地听完,想着王维对兴宗交代这些话时的情景,眼角不禁有些酸胀难忍。在他情绪最低落的时候,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前程,而是怕她替他担忧。这份深情,怎不让她心疼?
“兴宗,摩诘受此打击,心里一定不好受。我想给他修书一封,你帮我带给他,好吗?”
璎珞的淡定,倒是让兴宗颇感意外。在回来报信的路上,他一直以为,璎珞听到这个消息时,一定会很失落。
原本就要凤冠霞帔、风风光光地成为京官夫人,不料平地风波起,不仅成不了京官夫人,还要远嫁济州。这样的巨大落差,世间哪个女子会不失落呢?
没想到,璎珞看重的,倒不是这些。看来,是他小看璎珞了。
“璎珞,有你这几句话,摩诘兄的愁绪,定然可以消去大半了。你慢慢写,等你写完,我就替你送去。”
兴宗和小蝶相继离开,屋子里又恢复了宁静。璎珞坐在窗前,取出一张桃花笺,开始给远方的王维写信。
她明白,此刻的他,最需要的,是她的鼓励和信任。
“摩诘,见字如面,甚是挂念。长安之事,我都已知,请勿多虑,亦不必萦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福本就相依相生,你我都是凡夫俗子,谁能说得清、道得明、逃得过呢?世事难料,我们只求问心无愧便好……”
璎珞用女子特有的温柔,一字一句地宽慰着王维。信末,她深情地写道:“摩诘,我愿去锦绣,解簪环,布裙荆钗,与你风雨相依,共偕百年……”
璎珞那手清秀的小楷,深深浅浅,写满了粉色的桃花笺。远远望去,就像一树盛开的桃花,朵朵都是她对王维的牵念。可叹:“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她将信笺细细折好,放进信封,却又忍不住取出来再看了一遍。她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信中所言,终究不能表达她想说的全部。
或许,凡是刻在生命里的东西,落在纸上,终觉肤浅。
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她要去长安,在王维最失意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
这个念头实在太大胆了,就连她自己也吓了一跳。“这是大家闺秀能做的事吗?阿爷阿娘会同意吗?不,一定不会。”
但,一念既起,便再难放下。璎珞心中,已然是一团乱麻。
当璎珞在窗前写信时,兴宗已将王维被贬一事委婉地禀告了爹娘。
崔老爷和崔夫人并非嫌贫爱富、贪慕虚荣之人。听说王维被贬后,他们只是替他抱不平、叹可惜,绝无半分冷嘲热讽之意。
“不知璎珞心情如何?你倒是去看看。”崔老爷怕璎珞过于伤心,让崔夫人去劝劝璎珞。
走进璎珞房间,见璎珞心事重重的样子,崔夫人只道是她伤心难过,就拉着她的手在床沿坐下,安慰她道:“璎珞,摩诘年纪还轻,虽然此次远赴济州,但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总有再回京城那日
第24章 千里探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