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诗书传家,日子过得富足、闲逸。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崔家子嗣不旺,迟迟没有一儿半女。直到三十岁上下,才得了一对龙凤胎。
崔家喜出望外,视若珍宝,为女儿取名“璎珞”,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为儿子取名“兴宗”,希望他“兴旺发达、传宗接代”。
中年得子得女的崔父、崔母从无半点重男轻女之心,为一双儿女从小聘请私塾,悉心培养。璎珞和兴宗不负众望,勤奋好学。
让崔老爷惊讶的是,和兴宗相比,璎珞似乎更有天赋。先生教过的诗词,璎珞不仅过目成诵,还能出口成章,是名副其实的冰雪聪明的才女。
对于这双乖巧懂事的儿女,崔老爷和崔夫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高兴得无可无不可。
718年正月,璎珞和兴宗年满十五岁了。崔老爷和崔夫人商议:“兴宗年纪不小了,也该开始准备科举考试了。我想带兴宗去一趟长安,拜访一些当年的故交,将来也可以有个照应。”
“老爷说的是,是该让兴宗去走科举取士的路子了。”崔夫人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崔老爷向来言听计从。
“太好了!阿爷,我们几时起程?”兴宗早就听说了长安的富庶和繁华,听父亲说要带他去长安,高兴地跳了起来。
“长安的元宵花灯最是热闹,我们元宵节前出发,还能赶得上看花灯。”崔老爷说。
“看花灯?阿爷,我也想去。”正在一旁画画的璎珞,一开始听父亲在说科举考试,并未放在心上,当听到父亲说起长安花灯时,顿时来了兴致,搁下画笔,跑到父亲身边,向父亲撒娇道。
“璎珞,长安离家很远,这一路上要走三四天,太辛苦了。”
“阿爷,我不怕。您和兴宗可以,我也可以哦。”
“那不一样,你是女孩儿家,出门不方便。”
璎珞一时语塞,不过,她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说:“阿爷,这有啥难?我穿上兴宗的衣衫,打扮成男儿模样,不就成了?”
“璎珞,你这脑袋瓜里,到底藏了多少点子?这回还打起我的主意了?”兴宗虽是弟弟,但和璎珞从小直呼其名,感情甚是亲密。
“璎珞,你真想跟我们去长安?”崔老爷喝了口茶,问璎珞道。
“阿爷,您从小教我们读书识字,还常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当然想去咯。”璎珞继续向父亲撒娇。
“老爷,既然璎珞这样想去,您就带她一同前去吧。”崔夫人也心软了。
“阿爷,璎珞穿上我的衣服,保管没人知道她是女孩儿了。如果有人问起,我就说她是我弟弟,哈哈。”兴宗也在一旁“撺掇”。
搁不住家人这番软磨硬缠,崔老爷也终于心软了,说:“璎珞,看你如此想去,阿爷也不忍心拒绝。不过,阿爷可要告诉你,虽说你打扮成了男儿模样,但出门在外,自然不比家里,要处处小心为好。”
“太好了,多谢阿爷,璎珞一定谨记阿爷教诲。”听到父亲终于松口,璎珞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口气,朝母亲和兴宗吐了吐舌头,调皮地笑了。
此刻,崔老爷一定不知道,口口声声说“谨记教诲”的璎珞,到了长安后,心思却比兴宗还活络。就连元宵节去看个花灯,都不安分,好端端地把袖子都烧焦了。
唉,谁让他一直那么宠璎珞呢?
第4章 崔家有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