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母亲受其启发,为王维取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告诉他,要生性淡泊,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母亲还擅长画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王维经常拿起毛笔,跟着母亲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
      这样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在王维九岁那年一去不返。
      那一年,父亲王处廉不幸病逝。
      这对作为长子的王维来说,无疑是惊天霹雳。事实上,幼年丧父的隐痛伴随了王维的一生,一直无法释怀。
      父亲去世后,母亲崔氏带着孩子们举家迁往娘家——山西运城,投靠兄嫂生活。
      虽然舅舅、舅妈待王维兄妹视如已出,但这毕竟是寄人篱下。
      懂事的王维提前结束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用他单薄的肩膀,体恤母亲,照顾弟妹,承担起了长兄如父的使命。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在山西运城一住就是六年,王维已长成15岁的翩翩少年。
      15岁的王维,风姿都美,妙年洁白。他是一个罕见的天才,诗、书、画、乐,无不精通。
      他的诗,平淡清新,“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他的书法,最拿手的是草书和隶书。“翩若惊鸿,宛若蛟龙”。
      他的绘画,寄情山水,妙法自然,自称“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他的音乐,更是了得。他精通音律,擅弹琵琶,自度新曲,广为传诵。
      这样多才多艺的他,却并未将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受母亲影响,从小信佛的他,向往的是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的隐士生活。
      不过,他清楚地明白,他不能。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身为长兄,他有责任改变家中窘境,让母亲安度晚年,让弟妹顺利成人。
      而在当时的大唐社会,最能改变读书人命运的,就是科举考试。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长安,是读书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不管王维愿不愿意,科举考试,注定是一条绕不过去的路。
      于是,王维向母亲禀报,决定离开运城,前往长安。母亲久久看着王维,说:“维儿,难为你了。”
      715年的春天,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王维别过母亲和弟妹,跨出了家门。小他一岁的二弟王缙一直送他到城外。
      分别之际,王维对王缙说:“夏卿,母亲体弱多病,三弟、四弟、五弟和小妹尚不懂事,家里诸事就交给你了。”
      “大哥,请放心,我会的。你出门在外,诸事小心,多保重。”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略带寒意的春雨中,王维跃然上马,向那个繁华富庶的长安城出发了。

第1章 出生世家[2/2页]